返回第103章 他绝对是超级数学天才!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王庆新找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问了好半天才找到了教室,气喘吁吁的把他叫走了,出门教学楼往外走着,他还埋怨着,“你不在实验室待着,来上什么课啊?”

“我还在读博,一年级,上课不正常吗?”

张明浩一句话把王庆新堵死了。

他干脆就埋头往前走,也简单说道,“上级部门来人来,应该和你们那个隐形球有关。”

两人一路直奔光学研究所。

等进了研究所楼以后,问一下就找到了正参观实验室的一行人。

谭延明帮着简单介绍了下。

陈剑锋立刻和张明浩握手,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张明浩,天才博士生,还真年轻。我听谭院士说,你已经是研究员了,也能称呼一声‘张教授’了。”

其他人听的笑了出来。

张明浩才二十出头的年纪,而且长相显年轻,叫一声‘同学’很正常,说是‘教授’感觉有些别扭。

“客气了。”

张明浩听的也新奇,笑道,“陈组长,叫我名字就行,被称做‘教授’还真不习惯。”

“你已经是研究员了,也要习惯。”陈剑锋笑着说完,问了一下谭延明,就直接去了接待室。

一行人都过去了。

等进了接待室以后,其他人都自觉离开,只剩张明浩和孙雯两个人。

陈建锋问到了主题,“我很好奇,你们这个研究具体是怎么做的?”

“是说实验和研究过程?”

“对。”

孙雯开口道,“我们团队就负责做实验,做各类光学材料的特性测定。”

“比如,针对微米级的颗粒测定,包括各方向的反射、散射方向等等,还有颗粒边缘特性测定也很重要,边缘只有一条线,但因为存在转角,光学特性会存在些许差异……”

她说了微米级颗粒检测工作,还补充道,“其实最好是能做纳米级的检测,尤其是百纳米到万纳米之间,更精细的数据对研究非常有价值。”

陈剑锋听着点了点头。

上报的成果上,有一大堆的实验数据,都是光学材料的测定。

这些就是孙雯团队做出来的。

他又转向张明浩。

张明浩简单说道,“我就负责做计算,根据各种检测数据完善研究框架,然后做推导。”

他解释道,“我们这个研究,目前的主方向就是降低反射、控制散射,依托足够多的材料测定数据,也就能设计出降低视觉感知的模型。”

“听起来倒是简单……”

陈剑锋思索着点点头,继续问道,“能不能说说你们的新型隐形球。”

“我看成果报告上只有技术信息,说的是各个颗粒怎么搭配的,形成什么样的结构,但是,这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他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底层的研究方法比设计本身更有价值,就像是解一道数学题,只看着答案知道怎么解意义不大,关键还是怎么想出的求解方法。

有了研究思考方法,以后再碰到其他题目,就也能想出求解方法。

“这也简单,计算就行了。”

张明浩到后面书架上拿了一迭稿纸,放在桌上,动笔讲解起来,“首先,我们测定了很多材料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做搭配。”

“新型隐形球是四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降低反射、控制散射,就需要在各种数据中,寻找一种搭配上的最优解……”

“我对于材料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基本框架,采用原来的设计……”

“说一种最简单的粒子,单方向散射限制,可以通过数据列出方程组,假定……”

“因为不确定什么结构才是最适合的,可以寻找一个范围,并假定这个范围内是最优解,再列出方程……”

张明浩边做着讲解,手上还跟着写写画画。

他很快用掉了几张稿子,上面都是一大堆的字符,密密麻麻的,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陈剑锋、薛凤山等人,最开始还认真的跟着听,但是第一个方程组求解以后,思路就完全跟不上。

他们根本不知道张明浩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讲的东西有什么作用。

陈剑锋是组长,他觉得一定要保持组长的权威。

即便是听不懂,要装作能听懂的样子,他一直保持同一个动作,认真的看,话语间歇不断跟着点头。

薛凤山则直接抬起头,他发现孙雯正专注于扣手指,顿时好奇问道,“孙教授,你懂这些吗?”

“我不懂。”

孙雯说的理所当然。

薛凤山继续问道,“你不听听吗?你们一起做研究……”

孙雯顿时摇头,“我可不听,弄不懂,之前张明浩给我讲过,讲个开头我就放弃了。”

“这太复杂了,根本不是人类能理解的。”

薛凤山愣了一下,马上看向认真听讲解的陈剑锋,发现陈剑锋的眼神飘忽,头还左右的晃动。

他顿时‘扑哧’一声笑了。

陈剑锋扭头看了薛凤山一眼,明白是被看出来了,赶紧轻咳一声掩饰尴尬,就听张明浩正讲道,“所以我们能知道,最适合的结构还是七面体,接下来……”

“行了、行了。”

陈剑锋赶紧打断,“张教授,可以了、可以了,我们差不多也了解了。这一部分先到这里……”

“懂了吗?真不用再讲了?后面还有……”

“懂了、懂了。”

张明浩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他是利用框架做的计算,研究过程中好多求解用的是系统感知能力。

但因为是独自做的设计,他对底层数学逻辑理解的也很清晰。

给陈剑锋讲解的过程中,他感觉对其中的逻辑理解的更清晰了,自己甚至都有了提升。

陈剑锋和薛凤山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他们完全没听明白。

唯一知道的是,设计牵扯了大量的数学问题,牵扯到惊人的计算量,逻辑梳理也很复杂。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为什么是四种颗粒性材料组合?

为什么是不规则三维七边形?

以及具体折射率、散射控制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等等。

每一个问题都牵扯大量的计算,大量的逻辑梳理,只一个‘三维七边形问题’就是个超级难题。

陈剑锋再看向张明浩的目光都变了。

以前只知道对方是天才博士生,在电磁学、超材料领域方向很有研究。

现在发现,抛开物理领域不谈,对方也绝对个超级数学天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