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张明浩,不一样!吹牛啊,又不用交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05章 张明浩,不一样!吹牛啊,又不用交税……

微纳光学研究所。

‘视觉光感模型’项目的结算,正在走最后的流程——财务审查。

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中的项目走的都是国家财政预算。

项目拨款单位是财政部门,财务审查也是财政部门派出的人员来负责。

来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组长张莹,另一个是副手袁志豪。

项目所提交的经费使用详情审核完毕,他们就是到现场看一下购买的设备、材料等,以防有经费使用作假、资金挪用等情况发生。

张莹和袁志豪进了研究所,先是去看了一下新购置的设备。

两台新购置的设备是全新的,还没有使用几次,有一系列完善的手续,当然也没什么问题。

之后,在孙雯的介绍下,他们了解购买了哪些材料,后来又去实验室看了下,然后就注意到了隐形球。

张莹和袁志豪一起盯着新型隐形球研究了好半天,嘴里也不由得连连称奇,“还真是看不见!”

“这个就是新型隐形球?”

“我就只在网上见过报道,没想到还能看见,第二代吧?”

“隔着玻璃框什么也看不见……”

两人一起在看隐形球,就感觉像是来实验室参观,而不是做烂尾项目的财务审查。

在研究了好久的隐形球后,张莹和袁志豪出了实验室,就确定的说财务审查没问题。

他们也准备离开了。

临走之前,张莹说了几句项目情况,“你们这个项目很奇怪。”

“我们来之前看了,项目管理方和成果验收方的评价截然相反。”

“一个是最差,一个是最好,根本南辕北辙,评价冲突了,常规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刚才看了看,我算是知道为什么验收方评价极好了,你们那个隐形球是真的高科技啊!”

“验收方的评价这么高,财务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管理方什么情况,我们就不清楚了……”

她说完就上车离开了。

谭延明、孙雯以及张明浩,一看着汽车消失在了拐角。

孙雯的表情复杂。

其实她还是想继续做项目的,经费充足、能一直做实验的感觉太好了,至于经费被卡了一半……

在她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总比没有经费强!

但张明浩坚持也没有办法,她也只能支持。

张明浩则是感到一阵轻松。

财务审查结束,财政部门批下来项目就完全结束了。

那就像卡着研究的‘牢笼’消失了。

谭延明只是感觉很可惜,几百万的项目,就这样快速飞走了。

他长叹一口气,看向两人道,“这下好了,项目没有了。”

说着又疑惑道,“我本来是觉得新型隐形球当成果提交上去,项目就不会直接完结,上面还会继续拨款。”

“上级部门说是第一批经费,也是能拨第二批经费的……”

他有些搞不清楚。

新型隐形球连看都看不见,验收方给了最高评价,怎么会让项目完结?

说不通啊!

谭延明仔细琢磨着,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上面是什么情况,他也弄不清楚,他是院士,是物理学院院长,有很多人脉渠道,但一个和军事科技挂钩的重点研发项目牵扯到多个部门。

具体情况,也只有那些部门的人清楚了。

“结题了,挺好的。”

张明浩浑身轻松的笑道,“第一批资金只给了四百万,我就知道不够用。”

“当时想着勉强做一下,后来真的是忍不了,我们又不是骗经费,是实实在在的做实验、做技术研发。”

“卡了一半经费,算什么?”

“如果再谈项目,最低一千五百万起,先拿到足够多的资金再痛痛快快的做研究!”

孙雯听的眼睛都直冒光,再想想项目已经没有了,神色又变得有些暗淡。

谭延明正要说什么,手机忽然响了,他走到一边去接了个电话,没等多久就走了回来,表情都变得有些怪异。

“我刚才就在想,为什么项目会顺利完结,现在知道了。”

他说着看向张明浩,“一千五百万起的机会来了。”

“怎么说?”

孙雯迫不及待的问道。

谭延明道,“省科技厅的宋主任来了,同来的还有电科集团的代表,是一个团队。”

“很明显,他们是来谈项目的。”

……

一个小时后,光学研究所接待了一大队人。

省科技厅负责人宋凯峰一马当先的走在最前面,他身边的就是电科集团的王博,其他人称呼王博也是‘主任’。

后面还跟着十几个官员和专家学者,其中还包括科电所的王志刚教授。

宋凯峰到了光学研究所门口,和谭延明握了下手,就直白说道,“这次过来就是谈张明浩和孙雯教授的隐形球项目。”

“项目财务审核结束了吧?我们正好过来,给衔接上,张明浩,不对,张教授的研究项目一定不能断!”

宋凯峰说着满脸笑容,他们就是掐着时间来的。

财务审核结束,也就意味着上一个项目正式结题,他们正好过来谈新项目。

这个新项目,对省科技厅来说,像是天上掉掉馅饼一样。

上级部门领导拟定了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都是科技部下属各个司局负责管理的。

现在电科集团找上门,要让省科技厅协同管理。

宋凯峰最开始还不理解什么叫协同管理。

后来对方一解释才明白过来,电科集团名义上和光学研究所直接对接,省科技厅是进行‘就近管理’,就等于把项目直接指派给了省科技厅。

至于‘协同’……

这个词发明出来,就是专门为了绕过科技部高科司。

如果不是协同,只说管理,重点科发计划项目就是归科技部管理。

协同管理,就是打个辅助,名义上可以对外说是电科集团和项目组直接对接。

实际上,立项还是在东川省,项目归属也是省科技厅,管理方也同样是省科技厅。

“协同管理,好词!”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宋凯峰实在是太高兴了,谁会拒绝省里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项目组的核心还是‘天才博士生’张明浩。

“不对,要叫张教授了!”宋凯峰满脸喜悦的和张明浩握手。

张明浩完全没有想到,新的项目来的这么快,他拉着宋凯峰到一边聊了几句才弄清楚情况。

一行人去了会议室。

王博带队来就是谈项目的,宋凯峰代表省科技厅,也是项目的管理方,和王博同样属于‘甲方’阵营。

不管是任何领域上,只要是出钱的甲方,都希望能压价。

公是公、私是私,到了项目商谈的阶段,就没有人情可讲。

王博带了一队人,还包括好几个专家学者。

他们提前做了很多的了解,对于之前项目的情况,对于隐形球技术,等等,甚至还三十二研究所的陈剑锋谈了谈。

王博也知道为什么项目受到如此重视了。

隐形球的‘视觉隐形’效果,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研究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项目肯定是好的,但经费也要仔细的谈,不能说对方要多少就给多少。

谈判就是从‘询问技术问题’开始的。

王博对此的准备充分,他上来就直接问道,“你们上一个项目,最终目标是研发出视觉隐形的涂层材料。”

“据我了解,这应该是一种超材料。”

“但现在你们依旧停留在以颗粒性光学材料的搭建,实现视觉隐形的层面上,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超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