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抓姦! 我连襟是朱棣
朱棣眉头微蹙,又问道:“可流民不安顿好,迟早会出乱子。王府近来粮仓还有些余粮,我想著拨些给永定河修堤的民夫,也算帮著张知府缓解些压力。可又怕他说王府干政,毕竟民生事务是府衙的职责,你觉得该如何周旋?”
葛诚下意识的开口道:“殿下体恤民夫是好事,可张知府毕竟是北平民政的主管,若王府直接拨粮,確实容易落人口实,说王府干预地方行政。属下觉得,不如还是让徐同知跟张知府商议,由府衙出面申请,王府再『酌情资助』,这样既合规,也不会让张知府难堪。”
这番话看似合理,实则处处维护张昺,还暗指王府直接拨粮便是越权。
朱棣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葛诚与张昺的默契,已然昭然若揭,这个龟孙不仅泄露王府消息,更在言语间处处为张昺著想,甚至隱隱有约束王府的意味,分明是早已站在了张昺那边,成了南京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
朱棣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面上依旧平静,只是语气冷了几分:“原来如此,倒是孤考虑不周了。此事便按你说的,让徐牧去跟张知府商议吧。你先下去把。”
葛诚没察觉朱棣语气的变化,躬身行了一礼,便转身退出了书房。
待葛诚走后,朱棣猛地一拳砸在案上,案上的茶杯都震得晃了晃。
他原以为葛诚只是偶尔接触张昺,却没想到两人早已勾结如此之深,连言语间都这般默契。
若非是徐牧提醒,恐怕还被蒙在鼓里,日后靖难筹备的动静,怕是早晚会通过葛诚传到南京!
“看来,葛诚留不得了。”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隨即又冷静下来。现在还不是处置葛诚的时候,葛诚的核心作用,是建文帝派往燕王府的眼线,他掌文书往来,能接触王府核心信息,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向张昺、谢贵传递自己的动向。
若朱棣此时直接杀了葛诚,等於公开宣告“我已知晓你们在监视我!”
夜色已深,燕王府的佛堂內烛火摇曳,姚广孝身披僧袍,正对著一盏油灯整理著卷宗。
朱棣轻步走入,身上还带著初冬的寒气,他示意隨从在外等候,独自走到姚广孝案前,沉声道:“道衍,今日有件事,需与你商议。”
姚广孝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朱棣:“殿下深夜前来,想必是葛诚之事有了定论?”
朱棣在蒲团上坐下,將近日试探葛诚的经过一一道来——从徐牧揭发葛诚与张昺私会,到他借文书、言语两次试探,葛诚如何泄露消息、如何维护张昺,桩桩件件都讲得仔细。
末了,他语气凝重:“如今已能確定,葛诚早已投靠张昺,是南京安插在孤身边的眼线。只是孤暂未动他,一来怕打草惊蛇,二来……还想借他传递些假消息。”
姚广孝静静听著,手指在念珠上轻轻摩挲,待朱棣说完,才缓缓开口:“殿下此举甚妥。葛诚留而不杀,既能稳住张昺与南京,又能反向误导,实为上策。不过,老衲更关心的,是揭发此事的徐牧。”
朱棣道:“我也正在琢磨此事!”
姚广孝眼中带著几分篤定:“殿下可曾想过,徐牧为何会主动揭发葛诚?他身为北平府同知,与葛诚同属府衙体系,且葛诚是王爷您的长史,按常理,徐牧即便撞见私会,也未必敢贸然稟报,毕竟这牵扯到王爷您的近臣,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朱棣闻言,心中一动:“道衍的意思是?”
“老衲以为,徐牧此举,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投名状』。”
姚广孝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他在北平府衙任职,既要应对张昺的监视,又要处理民生政务,却始终未与张昺同流合污,反而处处贴合王爷您的需求——整理户籍、兴修水利、带世子查农桑,每一件事都办得妥帖,且都暗合稳固北平后方之意。如今又主动揭发葛诚,这分明是在向王爷您表明立场:他愿弃朝廷,投效於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