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朱允炆的骚操作,让李景隆当监斩官! 我连襟是朱棣
徐府的客厅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常升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得眾人心里发寒。
朱允炆这个小东西,对他的亲王叔叔们並不友好,同时,对勛贵的猜忌也早已生根,再加上,如今锦衣卫无处不在,他们聚在一起商议的事,说不定此刻已传到皇帝耳中。
“联名上折!”
李景隆咬了咬牙:“就算陛下知道咱们串联又如何?咱们说的是实情,周显、赵武这些人不能杀!真杀了他们,前线的士兵寒了心,我这五十万大军还怎么带?”
虽然菜,但是,李景隆好歹也是带过兵的,跟著老爹李文忠也是言传身教,多少也知道军心士气的作用。
大战之前,杀了对方释放回来的降卒,你这是嫌自己贏的太多了。
徐辉祖点头附和,隨即让人取来纸笔,眾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討论起来。
主要还是提起將周显“替李文忠挡箭”、赵武“父亲战死鄱阳湖”的功绩一一列出,又详细写明真定城破时士兵飢疲、无力阻拦的实情,最后恳请朱允炆念及旧功,从轻发落,以安军心。
最后,还是拿著朱元璋举例子,你看看,这种事情如果遇到了太祖高皇帝,人家会怎么处理。
你学著点!
当然,我们写出来这个东西,儘量,看起来不要逼宫。
看起来,就是觉得他们功劳大,就是觉得最好还是不要杀。
落款处,李景隆、徐辉祖、吴杰、常升、王寧、常升等十几位勛贵,一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摺子递上去的当晚,朱允炆在文华殿看到了这份联名奏疏。
他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勛贵名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案沿,眉头越皱越紧——这些人平日里各有派系,今日竟能拧成一股绳为叛將求情,这不是逼宫是什么?
“陛下,您看这些勛贵,明著是为周显、赵武求情,实则是在试探您的底线!”
黄子澄率先开口,语气带著几分急切:“他们联名上书,就是想让陛下知道,勛贵集团拧成一股绳,您不敢动他们的人!这要是妥协了,日后他们只会更肆无忌惮!”
方孝孺也跟著附和:“齐大人所言极是。这些勛贵子弟多在军中任职,若今日为『失职將领』求情成功,明日他们怕是会纵容子弟私通燕贼!陛下若想稳住朝局,就绝不能让步!”
齐泰更是直接,指著奏疏上的“以安军心”四字冷笑:“军心?陛下,李景隆自己要带大军北上,却为叛將求情,说不定是怕杀了这些人,士兵不听他的指挥!陛下,这背后说不定有更大的图谋!”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都往“勛贵逼宫”“图谋不轨”上引。
朱允炆本就对联名奏疏心存不满,此刻被这么一挑唆,心头的火气瞬间窜了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