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朱棣登基,奉天靖难第一功臣! 我连襟是朱棣
朱棣接过名单,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徐牧”二字上,抬头看向站在文官队列前排的徐牧,语气满是讚许:“徐牧,你上前听封。”
徐牧连忙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靖难之初,你察觉齐泰阴谋,护送皇子避险,保全朕的家小;南下途中,你又有铸造火炮之策,;南京定局后,你主持公审、清查贪腐,为朕登基扫清障碍。”朱棣的声音传遍大殿,“你既有谋略,又忠勇可靠,朕今日封你为镇国公,食邑三千户,子孙世袭罔替!”
顿了顿,朱棣不疾不徐的开口道:“另,任命你为兵部尚书,总掌全国军事行政,替朕整顿军务、稳固边疆!”
此言一出,殿內百官纷纷侧目,眼中满是羡慕与认同。
镇国公是超品爵位,兵部尚书更是六部要职,徐牧一人兼领,可见朱棣对他的信任之深。”
朱高煦站在武官队列中,更是兴奋地微微前倾身体,仿佛受封的是自己一般。
徐牧的本事,他可真是知道的太清楚了。
虽然个人武力也就是一般般。
但是,这个火炮他是知道的。
直接导致了碾压的效果,让朱棣南下过的异常的平稳。
朱高煦都没有多少发挥,就是在搞后勤,带著兵往前冲,等到自己想打的时候,就发现,南军已经崩溃了。
真的没怎么打硬仗。
徐牧走了一趟流程:“陛下隆恩浩荡,臣惶恐!臣不过是尽了分內之事,怎当得起国公之爵与兵部尚书之职?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贤才。”
虽然是內定,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需要走一走。
“朕说你当得起,你便当得起!”
朱棣抬手示意他起身,声音平静:“兵部乃国之重器,掌管武官选授、军籍管理、军备筹备,非忠诚可靠、通晓军务者不能任。你隨朕征战多年,既懂军事,又知民心,这兵部尚书之职,除了你,朕无人可信。”
他顿了顿,又道:“至於镇国公之爵,是你应得的赏赐。你救过朕的儿子,助朕平定天下,若连你都不能封国公,天下人会说朕赏罚不明。你不必推辞,安心领受便是。”
徐牧不再推辞,再次叩首:“臣谢陛下恩典!臣定当竭尽所能,执掌兵部,整顿军务,不负陛下所託,不负大明江山!”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徐牧,实乃奉天靖难第一功臣!”
奉天靖难第一功臣!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一个人都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虽然,他不带兵打仗,但是,架不住能力强,什么事情都能做。
朱棣手下的这群將领没有一个是不服气的。
他要不是首功,其他人也没资格在他之上。
服气!
这就是朱棣身边的李善长。
隨后,朱棣继续封赏其他功臣:“张玉,你隨朕征战,屡立战功,封英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朱能封成国公,食邑两千户任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丘福,封淇国公,食邑二千户,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护驾有功,封定国公,食邑二千户,封锦衣卫提督—.”
一个个爵位与官职被宣读,受封的功臣纷纷跪地谢恩,殿內气氛愈发热烈。
除了这群人之外,还有两个傢伙。
一个是平安,另一个是盛庸。
平安给了一个侯爵济寧伯,盛庸也是一个侯爵定余伯。
主要是这俩第一没有给朱棣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被碾压,没有给朱棣造成太大的损失。
第二,就是能力,两人的作战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三,南下也是有功劳的。
不能算是原始股,也不如李景隆带著五十万大军投降来的功劳大,但是,多多少少也是立下了功劳。
朱棣勘酌再三还是给了俩伯爵。
至於李景隆,还是曹国公,爵位已经是顶级了没必要再给了。
这一波就是安抚靖难勛贵。
封赏完毕,朱棣看向徐牧,语气严肃:“徐尚书!”
徐牧出列:“陛下!”
朱棣道:“兵部之事,朕有几点交代。其一,核查全国军籍,清除空额、虚报之弊,確保兵员真实;其二,整顿九边卫所,加强士兵训练,补充武器装备;其三,规范武官考核制度,选拔有能之土,罢免贪腐无能之辈。这三件事,你需儘快拿出章程,报朕审阅。”
“臣遵旨!”
徐牧躬身应下,心中已开始盘算一一核查军籍需联合户部,整顿九边需派亲信武官实地考察,规范考核制度需制定细则,这些事虽繁琐,但只要循序渐进,定能办好。
主要问题还是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问题很大,如今北方这边进行了整编,把土地收拢,算在了燕王府名下,每年的土地的產出算是士兵的粮餉,但是,南方这边还是没有进行整编。
问题不在自己这里,而是在朱棣这里。
这傢伙主要还是需要考虑祖制问题。
朱元璋制定下来的规矩,朱棣能不能打破。
还是得好好的聊聊。
有些东西,朱自己不打破,后面的皇帝就更难打破了。
指望朱高炽,还是朱瞻基?
朱祁镇?
那就更算了!
还得是朱棣!
必须要让朱棣解决这些问题,他不解决,后面的都不行,没这个威望,没这个胆魄,没这个能力。
朱棣又看向其他大臣,道:“各部也要各司其职一一户部负责安抚流民、追缴贪腐赃银;礼部筹备科举,选拔寒门学子;工部负责疏浚漕运、修南京城防。朕希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创永乐盛世,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臣等遵旨!定当鞠躬尽,死而后已!”百官齐齐跪地,山呼海啸般的应答声震得殿內樑柱微微作响。
朝会结束后,徐牧刚走出奉天殿,朱能与丘福便上前道贺:“徐尚书,恭喜恭喜!镇国公兼兵部尚书,陛下对你的信任,我等望尘莫及啊!”
徐牧笑著拱手:“二位將军客气了,都是为大明效力,往后还需二位將军在军务上多多协助。”
三人正说著,朱高煦也快步走来,拍著徐牧的肩膀:“世叔,往后你掌兵部,我可要多向你请教军务!”
徐牧点点头,对著朱高煦道:“高旭,新朝开创,你可是要好好的努力,不要让皇上失望!”
朱高煦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
而后朱高煦嘻嘻哈哈的开口道:“世叔,你看,我能不能跟你在兵部带著,你带带我!”
徐牧耸耸肩:“我主要做的都是文臣该做的事情,你跟我去兵部,恐怕还是不太行,我感觉五军都督府倒是蛮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