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一百分干不过四十一分  我的时代从1977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邱雪莲吃完早饭,从阳台上把永久牌二八大槓推到小院子里。

去年,邱学俭和郭存兰被调回到北都,安排住所,补发了一笔工资,再想办法搞到两张工业票,买了两辆自行车,方便上下班。

组织照顾,年初让天南地北的邱雪莲和邱振华也返回北都,他们一个在北影厂译製车间做翻译助手,一个在前门新华书店做营业员。

都是“临时工”,自行车就归他俩上下班用,邱学俭和郭存兰走路上下班。

曾见仁吃完早餐,又去漱口收拾了一下,背上一个黄书包,来到院子里。

“林教授,早啊,你满脸红光,刚晨练回来?”

“胡大姐...你看著就比我大不到二十岁,不叫大姐难道还叫大妈?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答应他们也不答应!”

“刚子哥,去上班?

看你这精气神,说你去承天门上班都有人信。

我啊,找工作去。”

邱雪莲扶著自行车,在旁边神情复杂地看著曾见仁,跟过往的邻居们热情打招呼。

这是北方工业大学家属大院东区6栋,三个单元,六层楼高。

邱家住在第三单元一楼,106。

三室一厅,带厕所。

阳台也有一道门,直接通到外面。

阳台外围了一圈半人高的砖墙,再安了一扇隨便开的木门,算是一个半封闭的小院子。

邱雪莲推著自行车出了院子,曾见仁紧跟其后。

“姐,我来骑。”

“还害羞,姐姐驮你又怎么了?

你刚学会骑车,街上自行车多,你技术不过关,容易出事。

还是我骑。”

邱雪莲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曾见仁的建议。

曾见仁侧坐在永久牌自行车后座上,一手扶著后座连接处。

邱雪莲在前猛踩车蹬子。

车子驶出西甸区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大门,来到庄公路。

过往的行人都忍不住盯著曾见仁和邱雪莲。

女的骑车,男的坐后面,要不要脸啊!

曾见仁很坦然。

自己可是后世的人,脸皮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厚得多。

后世吃软饭当小三都敢出来炫耀,现在夫妻走在大街上都不敢拉手。

街边全是灰色的建筑物,多是四四方方,典型的苏式建筑,许多屋顶插著红旗。

宽敞的马路上,行驶著捷克斯科达的公交车,就像一个长长的红甲壳虫在路面上爬动。

马路上更多的是川流不息的二八大槓,分在两边,来来往往,如洪流一般。

嘿,那位大爷双手脱开自行车把手,向上张开,还骑得这么快,厉害!

曾见仁在后座上悠然地问道:“姐,北影厂,是不是专拍电影的那个北影?”

邱雪莲上身左右摆动,微微喘著气。

“对,北都电影製片厂。

《小兵张嘎》、《南征北战》、《海霞》,看过吗?”

“《嘎子》和《南征北战》都看过,好看。

《海霞》没看过。”

邱雪莲的短头髮隨著身子摆动,在前面甩啊甩。

“没事,就是一拍电影的工厂,你当它跟机器厂一样。只不过机器厂修机器,修飞机。这个北影厂专门修理人。”

“修理人?”

“是啊,那些导演、编剧、演员,常常嚷嚷著,一场戏拍下来,跟扒了一层皮。

这不是在修理人吗?”

有道理!

曾见仁两条大长腿悬在空中,有点不舒服,屁股扭了扭。

自行车猛地晃了一下,前面的邱雪莲喊了一句:“不要乱动!”

姐,你车技也就这样。

曾见仁连忙坐稳,又问:“姐,你在里面干什么?”

“译製车间。我懂因语和珐语,给翻译老师打打下手”

“译製车间,专门翻译外国片子的?”

“对。”

外国片,有没有曰本片?

我以前可是他们的资深影迷。

“姐,道具车间干什么的?”

“顾名思义,就是存放拍戏用的道具,以及部分设备。”

“我这临时工,就是管理员?”

“管理员?你还轮不上。

你要是考进去了,就是一打杂的,小嘍囉。

好比西游记巡山的一群小妖里,你都只能跟在最后。”

也行,总比宝强哥强,他只能在门口蹲著,我可以进里面去蹲著。

“姐,你知道要考什么吗?”

“不知道。

据说是夏副厂长特意找人出的题,特別保密,谁也不告诉。

连杨阿姨都没机会看到。”

杨阿姨是夏副厂长的爱人,北影厂译製车间主任,同时也是北都外国语学院的教授,郭存兰的老同事和好友。

一路閒聊,两人来到北影厂大门前。

典型的苏式大门,方正高大。

上百辆自行车在它左边侧门匯成一道车流,还有走路的人流,涇渭分明。

“下来走几步。”

曾见仁连忙跳下来。

邱雪莲后腿一抬,也下了车,推著自行车隨著车流进了大门。

“刘师傅,早!”

“早啊,小邱同志。”看门大爷笑呵呵地答道。

“这是我弟,曾见仁。快叫刘师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