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人才匯聚助腾飞 四合院棒梗的名义
没人说话了。
他拿起物流送来的材料箱,当眾拆开。表面是普通电容,夹层却藏著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是手绘的封装线路。他指著其中一段:“陈教授,您七十八年搞『长城一號』,用的就是这种双层屏蔽法吧?”
老教授从角落站起来,接过图纸,手指微微发抖。
丁义珍突然抓起桌上那杯冷咖啡,猛地泼向测试中的电路板。水顺著板面流下,在某个节点形成细小迴路。本地工程师眼睛一亮,抄起铅笔就在草稿纸上画了起来——新的散热结构,出来了。
英才公寓启用那天,省台记者举著话筒堵在门口:“丁书记,搞这么大声势,是不是就想作秀?”
丁义珍没接发言稿,从口袋掏出一本小学课本,翻到一页,上面是钟小艾画的“我的家”:一栋楼,旁边写著“爸爸的厂”,再旁边是“医院”和“学校”。
他把课本举起来:“知道为什么每个应聘者都收到了金山县中学的课表吗?因为我们招的不是一个人,是一家子。”
大屏幕亮起,正在施工的国际学校航拍画面滚动播放。记者还想问,他直接掏出卫星电话拨通。
“爸,华商医院的团队,到了没?”
电话那头声音洪亮:“早到了!我把贺琼那边的私人医生组都调来了,连儿科主任都来了。”
“好,现在请他们和这位记者连线。”
记者脸色变了。旁边一个扛摄像机的人悄悄往后退,被便衣拦住——他背包里露出一角设备,印著惠龙集团的logo。
生產线启动那天,封装机突然报警停转。技术员查了半天,说核心部件烧了。丁义珍亲自拆开,发现一块金属片上刻著“1982·棒梗”四个小字。他愣了一下,想起父亲书房里那个从不让人碰的零件箱,编號正是这一块。
他把零件放进车间展示柜,转身对监控摄像头说:“赵市长,我父亲当年藏的这批工具机零件,现在在我手里变成了生產线。”
然后他拿起铜线,按记忆里的老法子绕了三圈,接上电源。机器嗡地一声,重新运转。
晨光穿过玻璃,照在控制屏上,绿色数据流不断跳动。丁义珍站在陈教授身边,两人影子被拉得很长。老教授忽然说:“这晶片,比当年『长城一號』快六倍。”
丁义珍没接话,只看著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像看著一条正在甦醒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