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初露锋芒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资金的压力暂时缓解,但曙光学校依旧在生存线上挣扎。赵楼生很清楚,每月按时缴纳租金和支付教师微薄薪资,仅仅是最低限度的维持。校舍的破旧、设施的匱乏、教学的困境,无一不是横亘在前路上的巨石。

父亲的笔记里反覆提及的“因材施教”和“衔接教育”,成了他首要的突破口。

周一清晨,他召集了所有二十八位老师,在最大的那间教室里开了个会。阳光透过新修补好的窗户玻璃,照在老师们神色各异的脸上。他们不知道这个突然变得陌生而有力的年轻接班人,又要宣布希么决定。

“各位老师,”赵楼生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沉稳,“感谢大家之前的坚守。眼前的难关,我们暂时度过了。但曙光要想真正活下去,活出样子,我们不能只满足於不关门。”

他拿起一叠父亲的手稿和几份他从系统商城用初始积分兑换的、略微超前於这个时代的教育心理学摘要(他小心地隱去了来源,只说是托朋友从大学图书馆找的资料)。

“我爸……赵校长生前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孩子,和別的孩子不一样。”

他顿了顿,看到不少老师微微点头,“他们可能隨著父母的工作变动而流动,他们可能基础薄弱,他们最终很可能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高考。我们照本宣科,只会让他们將来更加困难。”

“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做一件事。”赵楼生將手稿和资料传下去,“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几个主要生源省份的教材和考纲,特別是语文、数学、英语主科。找出和我们沪市教材的差异点、重点难点,然后,调整我们的教学侧重点,甚至可以考虑在课后开设免费的『衔接辅导班』,帮孩子们提前適应他们老家的考试要求。”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个提议超出了他们日常“教书”的范畴,意味著大量的额外工作。

林静第一个开口支持,她翻看著那些思路清晰的对比分析建议,眼中闪著光:“我赞成!这才是真正为孩子著想!语文组我可以先牵头做起来。”

那位头髮白的刘老师推了推眼镜,沉吟道:“想法是好的,就是……工作量太大了,而且,咱们的资料也有限啊。”

“资料我来想办法。”赵楼生立即接话,“我会去联繫旧书店,也会托人看能不能从各地买一些教材和教参回来。工作量的问题……我知道这给大家添负担了。现阶段,我们经费紧张,拿不出额外的补贴,但我赵楼生记在心里。將来学校情况好转,第一批要补偿的,就是各位的心血付出!”

他的话诚恳而实在,没有画虚无縹緲的大饼,而是直面困难並承诺未来。“浩然正气”光环无声地浸润著,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对赵楼生的信任。

“干了!”一个年轻的男老师拍了下桌子,“就当是为了孩子们!苦点累点怕什么!”

“对!赵校长生前不就这么做的吗?我们接著干!”逐渐地,赞同的声音多了起来。一项原本可能阻力重重的改革,在赵楼生的引导和光环效应的辅助下,得以顺利推动。

教学改革的齿轮开始缓慢但坚定地转动。与此同时,赵楼生也没有忘记另一件至关重要的事——钱。

他再次去了怀古斋。老人看到他,並不意外,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小伙子,又来了?”

“老先生,上次多谢您。”赵楼生礼貌道,“这次想再麻烦您,借用一下电话。”

他打给了张天胜。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有些嘈杂,张天胜的声音却带著压抑不住的兴奋。“楼生?!你小子神了!世纪中天!它涨了!连拉了几个阳线!你什么时候卖?”

赵楼生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语气却依旧平静:“胜哥,不急,再拿拿看。帮我看看现在市值多少了?”

“快翻倍了!你投的那点本金,现在快变成这个数了!”张天胜报出一个数字,对於当时的普通家庭来说,已算是一笔不小的横財。

赵楼生沉吟片刻。他知道这只股的巔峰远未到来,但现在需要的是现金流。“胜哥,这样,你先帮我卖出三分之一……不,一半吧。套现的钱,帮我取出……嗯,取五千块现金,剩下的,继续留在帐户里。”

“卖一半?太早了吧?行情正好著呢!”张天胜大为不解。

“学校急用钱。”赵楼生简短地解释。

张天胜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了赵楼生的处境,嘆了口气:“成吧,听你的。你小子……还真沉得住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