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柳暗花明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周一的区教育局专家论证覆审会,气氛与初次论证时截然不同。
会议室里依旧坐著那些面孔严肃的专家,包括郑怀古教授。旁听席上,育才中学的周副校长和明辉教育的王老板依然在列,只是前者表情更显深沉,后者则多少有些悻悻然,失去了上次的咄咄逼人。
赵楼生带领的曙光团队,经过周末的彻夜打磨,准备得更为充分。这一次,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规划,更是过去一段时间扎实行动的成果匯报。
赵楼生的主陈述,开篇並未急於展示蓝图,而是首先匯报了学校接受社会捐赠、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教育、深化“精准教研”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並附上了详细的台帐记录、財务简报和安全演练照片。他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曙光学校在规范办学、提升內涵上所下的苦功。
“……我们认为,办学资质不仅是硬体和规模的达標,更是软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体现。”赵楼生语气沉稳,目光扫过全场,
“曙光学校或许起点低,但我们对於规范、对於质量、对於学生未来负责任的態度,绝不逊於任何学校。”
隨后,刘老师补充教学方案时,重点介绍了特级教师钱老师的加入以及新招聘的师资力量,展示了初步成型的教研团队结构和详实的师资培训计划。
钱老师本人虽未过多发言,但其端坐一旁的气度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权威。
轮到答辩环节,郑怀古教授的问题依旧尖锐,却更多指向了具体的课程实施细节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赵楼生和刘老师一一作答,条理清晰,措施具体,不再有最初的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过实践打磨后的自信与从容。
王老板几次想插话,试图重复“资金链”等问题,但都被主持人以“请提问与论证內容相关”为由委婉拦住。
他提到的所谓“问题”,在曙光学校近期清晰的帐目和社会捐赠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周副校长则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即便资质获批,曙光高中如何確保可持续的高质量办学?如何避免陷入生源竞爭和盲目追求升学率的窠臼?”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赵楼生深吸一口气,再次阐述了“服务周边、阳光摇號、多元评价”的核心理念。
“周副校长的问题很好。曙光高中绝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掐尖』竞爭。我们的生源主体將严格来自本校初中部和周边社区,通过公开摇號確定,保障入学公平。我们的质量,不单纯以高考升学率为唯一指標,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跟踪记录他们的学业、品德、实践能力发展,並定期向社会公布办学质量报告,接受全方位监督。”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我们认为,教育的价值在於赋能每一个普通的孩子,而不是仅仅培养少数精英。办好一所让普通百姓放心、让普通孩子受益的高中,其社会效益,远大於培养几个状元。”
这番话,掷地有声,甚至带著一点理想主义的光芒,却因其背后的扎实工作和清晰路径而显得真实可信。几位专家微微頷首。
郑怀古教授最后总结性发言:“嗯,相较於上一次,曙光学校的准备確实充分了许多,思考也更深入。尤其是在规范管理和特色定位上,有了实质性进展。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其价值就在於满足多样化需求,探索不同路径。曙光学校的探索,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他没有明確说支持,但评价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覆审会结束。没有当场宣布结果,但赵楼生能从专家们缓和的神情和孙科长微微点头的动作中,感受到积极的信號。
几天后,正式通知下达:区教育局原则同意曙光学校进行高中部的筹备设立,给予“筹备期设立许可”,有效期两年。筹备期间,允许开展师资培训、课程研发、招生宣传(需明確標註“筹备期”),並需定期向教育局匯报进展。两年后,经评估验收合格,方可获得正式办学许可证。
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