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根基与微澜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春末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校区梧桐树的缝隙,在略显斑驳的操场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混合著青草和旧书卷的气息,寧静而温暖。
赵楼生並没有待在办公室,而是和总务主任老杨一起,站在操场边缘,对著摊开在桌球檯上的新校区施工图纸低声討论著。图纸已被翻得有些卷边,上面密密麻麻標註著各种符號和笔记。
“楼生,你看这里,”老杨粗糙的手指点在食堂区域,“按照你的要求,操作间和备餐区分开,留足了通道。油烟净化器的预留管道和电路,都让施工方加粗了规格,免得以后动力不足。”
“好,通风是关键,孩子们吃得安全健康是头等大事。”赵楼生点头,目光又移到另一处,“宿舍楼的消防通道和应急照明,一定要再三確认,符合最新的安全规范,不能有任何折扣。”
“放心,我天天盯著呢。区消防队的同志来看过两次,提了点小意见,我们都改好了。”老杨憨厚地笑了笑,语气里带著自豪,“主体结构都快封顶了,比预期还快个把月。就是这钱啊,流水一样……”
“该的必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赵楼生语气坚定,“杨叔,您多费心,质量和安全是第一位的。”
这时,林静领著一位面容清秀、扎著马尾辫的年轻女孩走了过来。“赵老师,杨主任,”林静笑著打招呼,“看你们又在研究宏图大业呢?给您二位介绍一下,这是新来的英语老师,苏晴,师大刚毕业的高材生。”
苏晴有些靦腆,但眼神明亮,恭敬地问好:“赵校长好,杨主任好。”赵楼生温和地回应:“苏老师,欢迎加入曙光。这里条件还比较简陋,但相信会是你实现教育理想的好地方。有什么困难,隨时找林老师或者找我。”
“谢谢校长!我不怕吃苦,就是想来这里多学习!”苏晴连忙表態,脸上因激动泛起红晕。
看著林静带著苏晴熟悉校园环境的背影,赵楼生对老杨说:“看,我们的新鲜血液。明年新校区投入使用,需要更多像她这样有朝气的年轻人。”
“是啊,老师们都不错。”老杨感慨,“就是这好老师,现在越来越难招嘍,別的学校开的价码都高……”
这话像一颗小石子,在赵楼生心里轻轻投下一圈涟漪,但他暂时没说什么。
几天后,在一次核心教师教学研討会上,气氛热烈。钱老师对近期推行的“分层指导”进行了小结:“效果比预想的好。基础弱的学生敢开口问问题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再『吃不饱』。我们几个老傢伙还得加把劲,备课量確实大了不少。”
刘老师扶了扶眼镜补充:“关键是老师的观念要转过来。不是把学生分三等,而是我们提供三种不同的『脚手架』,帮每个孩子爬到他自己能达到的高度。”
刚加入不久的陈默老师兴奋地分享:“我发现让学生互帮互助效果很好!成立学习小组,让『提高层』的同学当小老师,给他们讲题,双方都有收穫!”
赵楼生认真听著,不时记录,最后总结道:“辛苦大家了。我们的目標是『一个都不掉队』。这种方法对老师要求高,但值得。下一步,我们要把这种『因材施导』的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我们曙光自己的教学指南。林老师,你这方面心思细,多协助钱老师和刘老师整理一下。”
林静点头应下:“好的,赵老师。其实很多老师都有很好的实践,我回头多去听听课,收集起来。”
会后,赵楼生叫住了准备去上课的林静。“林老师,最近老师们状態怎么样?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別的风声?”
林静微微一愣,思索片刻:“大家都挺投入的,尤其是看到分层指导的效果后,干劲更足了。嗯……硬要说的话,前两天好像听张老师隨口提了句,说有个什么新开的培训机构,打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兼课,课时费开得很高。他当时就回绝了,也没当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