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润物无声 破冰前行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检查组离开后的几天,曙光校园內的空气仿佛仍滯重了几分。无形的压力笼罩著师生,课间的嬉闹声似乎都收敛了些许。
赵楼生深知,行政审查带来的最大伤害並非几条整改建议,而是那悄然滋长的不安与猜疑。此刻,任何一丝慌乱或怨懟,都可能被暗处的对手放大利用。
他並未召开大会疾言厉色,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柔和却更具力量的方式。
清晨,他比平日更早出现在校园里,站在教学楼前,微笑著迎接每一位匆匆赶来的老师和学生,亲切地叫著他们的名字,询问早餐是否吃过,聊聊家常。
他的身影和一如既往的沉稳,本身就是一颗定心丸。
在接下来的全校教职工周会上,他首先坦然提及了这次检查。“区里的检查,是对我们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是帮助我们查找不足、更好地规范办学。”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丝毫抱怨,“检查组对我们严格的財务管理、规范的师资配备提出了表扬,也指出了一些细节上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这很好,说明我们还有进步空间。”
他將检查报告中的几条建议投影出来,逐条分配任务,落实到人,设定改进时限。“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把这些建议变成我们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机。財务室牵头,进一步完善报销流程的公示;教务处负责,將教师资质公示栏做得更醒目清晰……”
他没有迴避出现的问题,而是將挑战转化为清晰的任务清单。这种务实、坦诚的態度,迅速消弭了老师们心中的疑虑和委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还能做得更好”的责任感。
会后,他特意找到几位情绪有些低落的中层干部和老教师,单独谈话。“我知道大家心里不舒服,觉得我们踏实做事还要被挑剔。”他推心置腹,“但我们要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得住气,把我们的课教好,把我们的学生照顾好。这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应对方案紧锣密鼓地部署著。他让苏晴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校刊连续推出“曙光师者”专栏,详细介绍各位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bbs论坛上,鼓励学生和家长分享校园生活的温暖瞬间;同时,他將期中考试提前,决心用又一次扎实的成绩来说话。
对外,他採纳了李先生的建议,採取了“开放”和“借势”的策略。
他主动向区教育局递交了一份《关於本次专项检查的反馈及整改方案》,態度诚恳,措施具体,並附上了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果匯总。
他正式邀请孙科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隨时来校“回头看”整改情况。这种主动开放的姿態,贏得了孙科长私下里的讚许。
更大的动作是邀请媒体。赵楼生没有直接反驳那些暗处的流言,而是通过记者李薇,策划了一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层实践”主题採访。李薇带著她的团队,在曙光学校沉浸式地跟拍了一天。
镜头记录下了晨曦中老师校门口迎候学生的微笑;记录了课堂上“分层指导”时孩子们的专注与互动;记录了“竞技策略社团”里孩子们为了一步好棋激烈爭论的认真模样;也记录了放学后林静在“心灵港湾”与学生轻声细语的谈心……
这篇报导没有刻意提到任何风波,只是平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日常:它的努力,它的创新,它的困难,以及它的温暖。报导见报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许多读者留言:“这才是真正做教育的样子!”
“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就知道学校用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