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四星共耀 步履鏗鏘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秋叶纷飞时节,四校区联合运动会成为融合成果的阅兵式。开幕式上,北校区的无人机编队与育才学校的舞龙队同台表演;明诚学校的田间操和南校区的击剑术交替上演;最后全场齐唱由四个校区学生共同创作的《曙光之歌》。
“原来重点高中的学生也会跑调啊。“育才学校的女孩悄悄对同伴说,两个人都笑了——这是她们第一次发现“优等生“並不完美,而自己也拥有让对方羡慕的特长。
运动会闭幕式上,赵楼生宣布了一个意外决定:將集团年度预算的15%设立为“星光基金“,专门支持学生的大胆设想。现场隨机抽取了三个项目:育才学校的“农民工子弟心理健康研究“、北校区的“ai英语陪练系统“、明诚学校的“低成本净水装置“——每个项目都获得了十万元启动资金。
晚霞染红操场时,赵楼生独自走过四个校区的展示区。在育才学校的展板前,他停留了很久。上面贴满了学生与父母的工作合影:建筑工地的父亲,纺织厂里的母亲,菜市场摊位的全家福...每张照片旁边都写著孩子的梦想:“我要给爸爸发明更安全的脚手架“,“我想让妈妈用上不会伤手的纺织机“。
“董事长,有您的快递。“保安送来一个沉重包裹。打开竟是块锈蚀的钢板,附信写著:“这是我从打工的船厂捡的报废船板。听说您支持孩子们的梦想,我想这块钢或许能用在哪件发明里——育才学校王磊的父亲。“
月光下,赵楼生抚过钢板上的锈跡,仿佛触摸到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脉搏。四星连珠的教育实验或许刚刚开始,但那些闪耀在平凡角落的微光,已然照亮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一切都在这种细节中向赵楼生理想中的模样慢慢变化。但快速发展也带来问题。期中考试后,赵楼生发现四个校区的成绩差距明显:北校区英语平均分高出育才学校二十多分。
“不是孩子笨,是我们缺外语环境。“育才学校的英语老师红著脸解释。赵楼生当即决定:启动“曙光之声“校园广播站,每天午间播放英语节目;开展“结对伴读“,让各校区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分层学习。
最动人的变化发生在细微处。明诚学校的学生第一次走进北校区图书馆时,小心翼翼地脱掉鞋子,生怕踩脏光亮的地板——这个细节被图书管理员记录下来,成了师德培训的案例。
“教育的平等,不是施捨,而是尊重。“赵楼生在教师大会上说,“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昂起头走路。“
系统新解锁的“创新思维“光环悄然发挥作用。在明诚学校的劳技课上,学生们用废旧自行车零件製作出风力发电机模型;育才学校的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建筑工地的废料创作出震撼的雕塑作品。
午后,四校区联合科技节將融合推向高潮。北校区的机器人舞蹈队与育才学校的民间舞团同台表演;明诚学校的“废品再造展“前挤满了好奇的学生;南校区的天文小组架起望远镜,带著大家观测星空。
“快看!木星的红斑!“育才学校的女孩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星空,激动地拉住身边北校区学生的衣袖——三天前,这个男生还在为“农民工子弟蹭设备“而不满。
闭幕式上,赵楼生宣布成立“星光基金“,资助学生的奇思妙想。当育才学校的学生团队获得三万元资助,用於研发“建筑工人防中暑背心“时,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
夜幕降临,赵楼生独自走在北校区的林荫道上。远处的90亩空地静默在月色中,那是未来的希望,也是当下的压力。但他想起今天科技节上,那个用废旧电机做成机器狗的明诚学校学生眼里的光。
“资金会有的。“他轻声自语,就像二十年前父亲对著一所破败学校时的坚信,“因为教育,永远是最值得的投资。“
四颗星辰已然点亮,虽然亮度不同,轨道各异,但都在同一片教育星空下闪耀,正等待曙光去照亮。而曙光也迎来它的首届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