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润物有声 金石为开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他顿了顿,“另外,我听到一些风声,集团资金链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投入这些『软性』项目,是否是最优的资金配置方式?我们家长希望学校能优先保障核心教学质量,以及…校园的持续发展。”他的话,委婉地指向了那停滯的90亩扩建工程。

赵楼生耐心倾听,他知道,这是代表了一部分高知、高收入家长的真实想法。

他没有用空泛的情怀反驳,而是早有准备。

他首先展示了一份由教学研究院和林静共同整理的报告:“这是我们跟踪对比参与深度文化社团活动学生与未参与学生近一年的学业数据。数据显示,前者的平均成绩稳定性、抗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项目评分,均有显著的提升。我们认为,这是文化活动中培养的专注、坚持与共情能力迁移到了学业上。”

接著,他提到了几位正在筹备自主招生和出国申请的高三学生:“我们正在指导他们,將参与传统文化项目、尤其是进行非遗课题研究的经歷和思考,转化为申请文书的独特素材。这在同质化竞爭中,很可能成为亮点。我想那些大学招生办的老师,也希望为学校招生的是有独立思考、有社会关怀、有文化底蕴的学生,而不仅仅是高分机器。”

最后,谈到资金问题,赵楼生神態坦诚:“资金压力確实存在,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挑战。但我们对於资金的运用有著严格的优先级。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稳定,是绝对的第一优先级。文化项目的投入,在总预算中占比很小,但其带来的品牌价值、学生素养提升和对內部凝聚力的增强,其长期回报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至於新校区的二期扩建,它关乎曙光的未来,我们从未放弃。正在积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包括与有教育情怀的社会资本接洽。请相信,曙光追求的,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

那位家长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赵校长,我欣赏您的坦诚和远见。数据很有说服力。我会將您的意思转达给其他关心的家长。希望曙光能儘快解决资金问题。”

送走家长,赵楼生轻轻呼出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暂时说服,真正的压力,仍然在那庞大的资金缺口上。他走到窗边,再次望向那片空旷的土地。

这时,苏晴敲门进来,脸上带著一丝兴奋:“校长,您看这个!”

她递过来一份刚出版的《沪城晚报》,教育版头条是李薇的一篇长篇通讯,標题格外引人注目:《“螺丝壳”里的“道场”——探访曙光教育的传统文化弘扬》。

文章详细记述了她在曙光新校区的所见所闻:空间有限却內容丰富的“文匯苑”,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社区老人的笑容,博物馆里小讲解员的自信,以及老师们在课程融合上的巧思。

她没有迴避资金的困难,却將笔墨重点落在了曙光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依然坚持並创新文化教育的探索上,称之为“在功利主义教育浪潮中的一次静水深流式的反抗”,並高度评价了其对学生精神气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薇姐说,这篇报导反响很好,已经有好几个电话打到报社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其中还包括一家关注教育创新的基金会!”苏晴补充道。

赵楼生仔细读著报导,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篇报导,来得正是时候。

它不仅仅是一次正面宣传,更像是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为曙光的文化育人之路提供了一份有力的“第三方证言”,无形中增强了他在应对各方质疑时的底气。

“润物细无声,但终归会有迴响。”他低声自语,將报纸小心地放在桌上。

文化的种子已然播下,並在看似坚硬的现实土壤中顽强生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