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暗箭难防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他立刻部署:

“胜哥,你亲自负责,组织团队,准备匯报材料。把所有规划批覆文件、土地出让合同、建设標准、资金流向凭证,全部整理得清清楚楚。重点阐述我们高標准建设对未来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严格遵循政府规划『教育用地教育用』的承诺。可以请我们的设计单位和法律顾问一同参会。”

“小晴,舆论战升级。不要仅仅刪帖闢谣,那样显得心虚。立刻准备一份《曙光教育集团致社会各界公开信》,坦诚回应网上质疑,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同时,邀请一批有公信力的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织一次『新校区规划建设公开说明会』,全程开放。把我们的规划蓝图、资金监管协议(脱敏后),全部展示出来。”

“另外,”他沉吟片刻,“让郑怀古教授和李薇记者,从专家和媒体视角,写一些关於『社会资本助力教育事业发展之边界与监管』的理性文章,把討论引向更有建设性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

他的应对,沉稳老练,步步为营,不仅著眼於防守,更试图借力打力,將危机转化为一次难得的品牌正面宣传。

就在內部紧锣密鼓准备之时,第二支暗箭,以一种更阴险的方式射来。这一次,目標直指曙光的精神內核——文化社团。

一个周五的午后,新校区“文匯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一位自称是某海外华人文化基金会代表的中年男子,温文尔雅,谈吐不俗,表示对曙光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进行“学术交流”並提供“资金赞助”。

他受到了负责国学社的老师热情接待。交流中,他对学生们大加讚赏,但在言论中,却开始植入一些偏颇的观点: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和“排他性”,隱晦地贬低其他文化;將某些歷史事件进行片面解读,与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不恰当的勾连;甚至试探性地询问,是否有学生对於“传统遭受现代侵蚀”感到“焦虑和愤怒”。

负责接待的老师起初並未警觉,直到该男子试图私下向几位骨干学生赠送一些印刷精美、但內容未经审校的“国学经典读本”时,才引起警惕,婉言谢绝,並立刻將情况匯报给了林静和赵楼生。

赵楼生听闻,立刻调取了记录,並让苏晴通过人脉查询该“基金会”背景。

反馈很快回来:该组织背景可疑,与境外某些极端保守且带有政治意图的文化团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繫。

“好一招『釜底抽薪』!”赵楼生背心升起一股寒意。对手竟然试图用这种方式,污染曙光精心培育的文化土壤,將其引向歧途,一旦得逞,不仅社团可能变质,更会给整个曙光带来致命的意识形態风险。

他立即召集所有文化社团的指导老师,召开紧急会议。

“开放包容,不等於来者不拒。文化自信,更不等於盲目排外和思想偏激。”

赵楼生態度极其严肃,“从今天起,所有外部机构、个人的交流、赞助,必须经过集团品牌部和教学研究院双重审核。所有进入校园的书籍、资料,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我们要保护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纯真热爱,绝不能让它被任何別有用心者利用!”

会后,他特意找到沈墨和几位社团学生骨干,没有说破阴谋,而是温和地引导:“文化交流,贵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有一颗明辨是非的心。你们很喜欢歷史,要多读正史,兼听则明,独立思考。遇到任何觉得困惑或者不对劲的观点,隨时可以来找老师,或者直接找我討论。”

学生们似懂非懂,但赵楼生的重视和提醒,让他们心中多了一分警惕。

两拨暗箭,一波针对商业合规,一波针对校园文化,皆阴险而精准。赵楼生站在指挥部的窗前,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空,感受到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围剿的序幕正在拉开。

对手的手段,显然提升了。这不再仅仅是商业竞爭,更是一场涉及政策、舆论、乃至思想领域的复杂博弈。

“也好。”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却愈发坚定,“压力越大,基石才能夯得越实。就让这场风雨,来检验一下曙光这艘船,到底能经得起多大的浪。”

他拿起笔,在新校区规划图那象徵著“精神堡垒”的中央广场位置,重重地画了一个圈。这里,將来不仅要矗立起雕塑,更要筑牢一道无形的、却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