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万家灯火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曙光教育集团內部优化渐入佳境,而与此同时赵楼生决定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教育的最终端——学生与他们的家庭。
他发起了一项“星期家访日”活动,要求各校区管理和教师代表,在周末分组深入不同背景的学生家庭,倾听真实的声音,检验教育的成效。
又是一个周六的清晨,细雨初歇。赵楼生没有坐在办公室里,而是选择了跟隨老校区(浦东南校区)的德育主任,开始了他的家访行程。
车子驶入浦东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狭窄的巷子两旁是密密麻麻的自建楼。
他们敲开了一扇低矮的铁门。开门的是陈浩(曾获物理竞赛奖,已考入合肥工业大学)的弟弟陈亮,现在就读於曙光老校区初二。
屋內狭小昏暗,但收拾得异常整洁。墙上贴满了陈亮和哥哥的奖状,最显眼的位置掛著曙光学校的合影。陈父和陈母搓著手,有些拘谨地招呼他们坐下。
“赵校长,您怎么亲自来了…家里太小,太乱了…”陈父语气带著歉意。
“老陈,別客气。我们是来感谢你们,培养出陈浩那么优秀的孩子,陈亮在学校表现也非常好。”赵楼生温和地说。
话匣子打开后,陈母的眼圈红了:“赵校长,真是感谢学校!当初大儿子浩子考上大学,我们愁学费,是学校的『追梦基金』给了补助。现在亮子在这,我们最放心。学费比之前高了一点,但值得!这里老师不嫌弃我们,孩子学了知识,更学了做人。亮子现在回家还帮我算水电费,说他数学好,不会算错了。”
她指著桌上一个陈亮用废弃零件组装的小檯灯,“你看,这还是他科技课上做的呢!”
陈亮靦腆地插话:“校长,我哥说,让我好好学,將来也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让爸妈別再住这种漏雨的房子。”
他的眼神里,没有自卑,只有清澈的渴望和坚定的目標。
谈到未来,陈父憨厚地笑了:“我们就盼著孩子有出息。听说新学校旁边盖了新房子,老师们买能便宜好多?唉,我们是不敢想嘍…但看著学校越来越好,孩子在这,我们心里就亮堂,就有奔头!”
离开城中村,下一站是位於新校区附近一个九十年代建成的工人新村。
高一新生王薇的家就在这里。两室一厅的房子,虽旧但温馨,满满当当的书柜是最醒目的家具。
王薇的父亲是国企工程师,母亲是小学老师。他们的谈话明显更理性,也带著一丝教育者特有的审慎。
“赵校长,不瞒您说,当初选择曙光,我们是经过反覆比较的。”王父推了推眼镜,“公办重点挤不进去,纯粹的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学费又高得嚇人,一年要两万多学费,实在承受不起。曙光收费一年才2000多在我们承受范围內,更看中的是你们的理念和这几年蹭蹭往上涨的升学率。”
王母接过话茬,语气中多了份感慨:“说实话,一开始我们也担心社团活动太多影响学习。但这一年看下来,薇薇变了。以前就知道埋头刷题,现在开朗多了,当了文学社社长,居然还组织同学去採访老弄堂,写报告。上次期末考试名次还前进了!她说在学校『累並快乐著』。”
“最重要的是,”王父压低了声音,“咱们当初咬牙买了旁边『曙光苑』的房子,一是看中学校发展,二是图孩子上学近。好傢伙,这才多久,房价就涨了快四成!没买到的同事都快羡慕死了,天天问我学校还扩不扩招,周边还有没有新楼盘。这算是…意外之喜吧。”他的脸上露出庆幸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