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百舸爭流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初夏的微风拂过浦江两岸,带来了梔子的馥郁香气,也带来了瀰漫在曙光教育集团四个校区里那种混合著紧张、期待与不舍的独特气息。高考,这座横亘在无数青春与未来之间的独木桥,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不同於公办学校那种近乎军事化的封闭衝刺,曙光的高考备战,在赵楼生“全面育人、因材施教”的理念下,呈现出一种既目標明確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多元图景。一场关乎上千名学子命运的宏大布局,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浦东北新校区,高三教学区,灯火通明。
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翻书声。每间教室的黑板上,都用醒目的红色粉笔写著高考倒计时:“距高考还有 30天”。
高三(一)班的数学老师刚讲解完一道解析几何的压轴题,放下粉笔,看著台下那一张张因长期熬夜而略显苍白却眼神专注的脸庞,清了清嗓子,声音温和却有力:
“同学们,最后这段时间,拼的不是难题怪题,是基础,是细节,是心態。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比多做一套题更重要。记住,你们在曙光三年打下的基础,足以让你们自信地走进考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保温』和『优化』,把会做的题做对,拿到所有该拿的分。”
下课铃响,学生们並没有立刻衝出去,而是围拢到讲台前,继续追问刚才的疑点。
学习委员李婷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对同桌说:“我妈昨天又给我燉了安神补脑的汤,我都怕补过头了。不过赵校长不是说嘛,家长过度关心也是压力,得学会沟通。”
与此同时,老校区(浦东南校)的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高考备考协调会正在召开。
与会者除了校区负责人、高三全体班主任、主要科任老师,还有教务、后勤、心理辅导中心的代表。主持会议的林静面前摊开著厚厚一叠学生档案。
“各位老师,这是我们曙光面临的第一次大规模高考考验,也是检验我们『曙光学校』成果的关键时刻。”
林静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目前,我们四个校区应届高三学生总计1023人。其中,沪籍学生585人,將在本市参加高考。非沪籍学生438人,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这是我们备战工作的重中之重。”
她转向教务主任:“王主任,回原籍考生的准考证、政策諮询、行程安排,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確保万无一失。各班主任本周內再逐一与这些学生和家长做一次最终確认,提醒他们注意户籍地的高考报名截止时间、体检要求以及教材版本的细微差异。”
“林校长放心,”教务主任推了推眼镜,“我们已经建立了『回籍考生』专属联络群,每天通报信息。另外,各科老师也针对全国卷和沪卷的差异,为这些学生整理了补充复习资料和注意事项清单。”
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举手发言,面露忧色:“我班上有两个学生老家在西部省份,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担心回去考试的路费和住宿费。虽然学校有『追梦基金』可以申请补助,但孩子心里还是有负担,最近几次模擬考成绩有点波动。”
林静点点头,目光看向负责德育和心理辅导的老师:“这个问题很典型。心理辅导组要立即介入,不仅要疏导学生的焦虑,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明確告诉他们,学校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原因影响高考。『追梦基金』的申请流程要再简化,確保补助能及时到位。”
后勤主任接著匯报:“食堂从下周开始,为高三学生开设『营养窗口』,保证菜品口味、营养均衡。宿舍也会延长热水供应时间,並確保环境安静。另外,我们已经联繫好了高考期间的送考车辆和备用方案。”
会议细致入微,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影响考生状態的因素。散会后,林静单独留下了几位核心教师。
“除了常规备考,那些有竞赛加分、自主招生机会的苗子,更要重点关照。”林静翻看著名单,“钱老师,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的张伟,自主招生初审过了復旦和交大,接下来的面试辅导要跟上。还有数学竞赛的刘倩、化学竞赛的王磊,他们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吗?”
钱老师信心满满:“都准备好了!这几个孩子心態很稳,竞赛都熬过来了,高考没问题。”
竞赛战场的捷报频传,为紧张的高考氛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就在高考前一个月,各类学科竞赛的省级、国家级奖项陆续公布。曙光学子不负眾望,斩获颇丰。
物理竞赛方面,张伟同学一举夺得全国三等奖,获得了顶尖大学的保送或大幅降分录取资格;另有五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十余人获得二三等奖。
数学竞赛,刘倩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省级一等奖若干。
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曙光学子也表现抢眼,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超过三十人次。
机器人战队在全国赛中荣获季军,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其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已引起多家重点高校相关专业的关注。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备受爭议中坚持科学训练的“曙光电竞社”,其《魔兽爭霸iii》主力队员周昊,在wcg中国区总决赛中爆冷打入八强,虽然最终未能问鼎,但其出色的战术思维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经苏晴策划的正面报导后,引发了社会对“电竞是否为体育”的新一轮理性討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曙光在尊重学生多元发展上的探索。
这些竞赛成果,不仅为相关学生打开了通往名校的捷径,更极大地鼓舞了全体高三师生的士气。学校宣传栏里贴出的红榜,成了校园里最受欢迎的“打卡点”。
而对於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学生,曙光也为他们铺就了多元的成才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