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农具改良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他知道,北地的春耕,从此再不一样了。
....
十日后。
晨光渐盛,田垄间的薄雾散去,新制的耬车在黄牛牵引下缓缓前行,木轮轧过湿润的泥土,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姜淮站在田埂上,官袍下摆已被露水浸透,可他浑然未觉,只是凝望著那一道道笔直的沟痕。
有老农蹲下身,粗糙的手指拨开覆土,露出深浅一致的粟种,不由喃喃道:“神了……真神了……”
围观的百姓越聚越多,有人忍不住伸手去摸耬车的木斗,有人跪地叩首,念叨著“姜青天”。几个半大孩子追著耬车跑,嬉笑著去接从斗缝里漏下的零星种子,又被自家大人笑骂著拽回。
梁远捧著帐册匆匆赶来,低声道:“大人,按这速度,北地七县的春耕能比往年早半月完成。”
姜淮微微頷首,目光却落在远处几个白髮老农,他们正围著曲辕犁比划,有个后生突然一拍大腿:“我懂了!这犁壁的弯度是让土往两边翻!”
他说完,眾人笑声顿时在田垄间盪开。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驛卒滚鞍下马,递上一封朱漆公文:“稟大人,朝廷急递!”
姜淮拆开一看,眉峰微动。梁远偷眼瞧去,只见公文末尾赫然印著户部的紫綾大印,硃批“著即推行”。
四字力透纸背。
这消息传的够快的。
朝廷让大力推行这曲辕犁,耬车。
姜淮將公文一合,转头望向忙碌的田野。
新播的种子正在泥土中沉睡,而更远处的官道上,已有闻风而来的邻县农人,扛著自家犁具匆匆赶路。
.....
之后,朝廷的批文像一阵春风,转眼就吹遍了北地七县。
姜淮雷厉风行,当即召集各县衙署,將曲辕犁与耬车的图样誊抄百份,快马送往各乡。
起初,老农们还將信將疑。李家村的老汉蹲在官府的告示前,眯著眼听差役诵读:“一牛可耕,日种二十亩?哄鬼哩!”他咂巴著旱菸杆直摇头,“我扶了一辈子犁,就没见过这等好事,怎么可能这么快的?”
可当县衙的木匠坊连夜赶製出十具新犁,免费借给各村试用后,风声立刻变了。王家庄的庄稼把式赵铁柱天不亮就抢到一具,半日功夫竟耕完自家五亩旱田。
消息传开时,他正蹲在田埂上,捧著粗陶碗的手都在抖:“这犁……这犁吃土像快刀切豆腐!”
各乡顿时炸开了锅。
每日天蒙蒙亮,县衙前就排起长队有扛著旧犁来换铁鏵的,有拎著鸡蛋求购耬车木轮的,更多人是来学手艺的。
姜淮索性在衙门口支起凉棚,让老木匠张铁头当眾演示烤弯辕木的诀窍。火炉里松木噼啪作响时,人群里突然有人喊:“姜大人来了!”
百姓们呼啦啦让开条道,却见姜淮青衫布鞋,亲自推著辆独轮车,车上堆满新打的铁製犁壁。“今日先发三十套。”他话音未落,人群已发出懊恼的嘆息。
有个扎蓝头巾的妇人突然挤出人群,噗通跪下:“大人,俺家十亩薄田就指著这个……”
姜淮弯腰扶起她,转头对梁远低语几句。
次日,各乡突然贴出告示:以旧犁换新犁者,每具补贴两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