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隱忧甚巨!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难多了!”老匠师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上好木料越来越难找,都得从南洋、暹罗运来,价钱翻著跟头涨!
官府催得又紧,工匠却越来越难招。年轻人都嫌这活儿又累又脏,赚得还不如去码头扛包,有点门路的都去学做生意了!老祖宗的手艺,眼看就要传不下去嘍!”
原料匱乏、工匠断层、成本高昂,江寧造船业光鲜背后的隱忧,被老匠师一语道破。
夕阳西下,姜淮拖著疲惫的步伐返回府衙。这一日的微服巡访,收穫远超预期。
他看到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產品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更看到了繁荣背后深刻的危机。
原料受制於人、技术更新缓慢、工匠青黄不接、小生產者在市场挤压下艰难求生、高端產业面临资源和人才瓶颈……
这些手工业,是江寧財富的根基,也是无数百姓的生计所系,更是海上贸易的重要货源地。它们的兴衰,直接关係到一方的稳定与繁荣。
回到书房,他顾不得休息,立刻铺开纸笔。不再是起草政令,而是开始记录今日所见所思:
“……江寧百工兴盛,然隱忧甚巨,一曰原料多赖外输,价高而受制於人;二曰匠籍凋零,佳艺恐后继无人;
三曰小户困顿,难抗市场之波盪;四曰墨守成规者眾,精进革新者寡……”
他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纸张,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或许,工部侍郎的经歷,不应只用於修堤坝、造水泥。或许,他可以为这些维繫著这座城市生命力的巧手与匠心,做些什么。
一个关於鼓励工匠传承、改良生產技术、甚至筹建官营工坊以平抑原料价格、引导技术革新的模糊构想,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夜色渐深,书房灯火依旧。这一次,照亮的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案牘律法,还有那纷繁复杂的市井百工,以及一位试图为其寻找出路的知府沉思的身影。
....
微服巡访所见的手工业繁荣与隱忧,在姜淮心中縈绕不去。他深知,若不能从根本上提振这些百工艺业,江寧的繁荣终將是沙上之塔。
然而,推动手工业革新,远比修堤坝、立新章更为复杂,它触及的是更深层的经济脉络、技术传承和利益格局。
他决定不再仅仅观察,而是选择一两个关键行业,进行更深度的介入和尝试。
在眾多行业中,他选择了纺织与造船作为突破口。纺织关乎民生最广,吸纳劳力最多。
造船则关乎海贸国本,技术含量最高,问题也最为典型。
他再次轻车简从,但这次目標明確,直奔城西最大的几家纺织工坊。
他没有亮明身份,而是以“江南富商意欲大量订货”的名义,要求参观工坊,详谈合作。
工坊主见大主顾上门,热情异常,引他深入作坊內部。
姜淮看得比上次更仔细:他注意到虽然採用了改良织机,但效率提升有限,且故障频繁,维修全靠老师傅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