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整肃边陲!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二、 铁腕与怀柔,破局之道
面对重重阻力,姜淮再次展现了其刚柔並济的政治手腕。
杀一儆百:他派出精明强干的御史和户部官员作为“观风使”,分赴各地巡查。在查实江南某府通判与豪强勾结、暴力阻挠清丈后,他毫不犹豫。
请出尚方宝剑,將该通判及为首豪强就地正法,首级传示州县!此举极大地震慑了地方的反对势力。
细化標准:他亲自指导户部,制定了极其详尽的《清丈操作规程》和《一条鞭法施行细则》,甚至包括测量工具的標准、帐册的格式,最大限度减少执行者舞弊的空间。
爭取民心:他严令各地,必须將清丈后的田亩数据和新税標准张榜公布,允许百姓申诉。
同时,他强调“一条鞭法”的核心是“均平”,要求各地必须將以往由豪强转嫁的赋役切实均摊,让普通百姓真正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负担减轻。
分化瓦解:对於態度摇摆的地方官员,他许以“政绩优异者升迁”的承诺;对於配合改革的中小地主,则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孤立最顽固的反对者。
三、 初见成效,曙光微露
经过近两年的艰难推行,尤其是在姜淮铁腕处置了几起恶性抗法事件后,改革终於在一些基础较好的省份初见成效:
国库岁入显著增加:由於清丈出大量隱田,且徵收效率提高,朝廷的財政收入有了明显改善,长期困扰的边餉问题得到缓解。
民间负担有所减轻:在推行得力的地区,自耕农和佃户的赋役负担確实趋於合理和稳定,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吏治稍显清明:標准化的流程和严厉的监督,使得胥吏贪墨的空间被压缩,官场风气为之一肃。
四、 积劳成疾,心力交瘁
然而,这巨大的成功背后,是姜淮超负荷的付出。数年来的殫精竭虑、如履薄冰,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严重透支了他的健康。
他时常感到胸闷、气短,咳疾日益严重,两鬢已然全白。
幕僚和家人屡次劝他休息,他却总是说:“新政初定,根基未稳,此时岂能懈怠?”
五、 未竟的事业,永恆的博弈
这一日,姜淮收到来自故乡的书信,信中提及,得益於“一条鞭法”,家乡的族田赋税得以明晰,邻里纠纷减少。
他握著信纸,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內心的笑容。这微小的成果,正是他毕生追求的“利国利民”的体现。
但他也同时收到密报,某些地区的旧势力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反扑。
姜淮站在值房的窗前,望著暮色中的紫禁城。他知道,改革与反改革的博弈,永远不会停止。
他所能做的,就是在他有生之年,儘可能多地將改革的根基打得更牢,將“法治”与“均平”的理念,更深地植入帝国的肌理。
薪火相传
夜深了,姜淮仍在灯下批阅来自各地的改革匯报。他提笔在一份关於培养年轻理財人才的奏章上,写下了长长的批註。
他相信,只要这改革的星火不灭,只要还有后来者愿意为这帝国的命运奔走呼號,那么,这片土地,就永远存在著走出困局、焕发生机的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