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一查便知! 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皇帝沉吟不语。姜淮所言,句句在理,且確有实效。
他需要的是能办事、能掌控的官僚体系,而非一个因循苟且的利益集团。
“朕知道了。”皇帝最终道,“『考成法』试行,照常进行。然,卿亦需注意方式,勿使人心动盪。”
......
清流书院,理念深化。
面对阻力,姜淮深知,仅靠强力推行是不够的,必须从思想层面巩固。
他在书院內,对核心门生及支持“考成法”的官员们阐释:
“尔等可知,为何『考成法』必行?其核心,非仅是技术层面的考核,更是一场权力的革命!”
眾人凛然,仔细聆听。
“以往,官员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监督与问责。其升迁黜陟,往往取决於上官喜好、人情关係,而非实绩民心。
『考成法』之三簿,《月政纪要》是让权力运行留下痕跡,《年度民调》是让权力接受民心评判,《任终审计》是让权力承担最终责任!
此三者,如同三道枷锁,將权力这头猛兽,初步关入制度的笼中!”
他目光扫过眾人,语气沉凝:“此举,触动的乃是千百年来『官本位』的根基!反对之声,岂能不烈?
然,此乃大势所趋!为官者,当其权力受到约束,方能更专注於实务,而非钻营;其升迁依赖於实绩民心,方能真正心繫百姓,而非只唯上是从!”
“我等所为,乃是为帝国建立一套更公正、更透明、更有效率的官僚选拔与管理制度。这条路註定艰难,但意义深远!
望诸君谨记,吾辈『清流』,当为天下先,勇担此任!”
通过这番阐释,姜淮將“考成法”从具体的考核工具,提升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极大地增强了追隨者的使命感和凝聚力。
....
成效初显与制度微调。
在姜淮的坚持和皇帝的默许下,“考成法”顶住压力,继续推行。
隨著时间的推移,其积极效果逐渐显现:
一些原本勤恳却因不擅逢迎而埋没的官员,凭藉扎实的月报和良好的民调开始脱颖而出。
官员决策更加谨慎,短期行为减少,开始注重长远规划和民生实效。
吏部选拔官员有了更客观的依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跑官要官的风气。
同时,姜淮也从善如流,对“考成法”进行微调,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报表,明確了容错机制,避免“一刀切”挫伤官员积极性。
数年之后,“考成法”虽未全面推行,但其理念和部分措施已逐渐渗透到帝国的官僚体系中。
姜淮凭藉此役,不仅初步实现了整顿吏治的目標,更將自己“经世致用”、“制度约束权力”的核心政治理念,深深地烙印在了帝国的肌体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