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智破漕案 洗宋
徐长青见到了面容憔悴,眼窝深陷的赵文瑞。
他將自己的分析和盘托出。
赵文瑞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浮木,激动得嘴唇哆嗦:
“徐东家明鑑!赵某也是如此认为!可无凭无据,发运司只信王五的口供和眼前的霉粮啊!”
“员外莫急!”
徐长青语气沉稳:
“证据可以去找,当下最要紧的是攻破王五的心理防线!他家境贫寒,老母病重,突然得了黑钱,必然心虚恐惧!这是突破口。”
“其次要找到那批霉粮的来源。若能证明那霉粮是被人故意调包放入,而非运输途中自然霉变,案情便可逆转。”
“发运司那边或许可请人关说,至少让有司愿意重新详查此案,而不是一味偏信。”
徐长青突然压低了声音:
“不瞒员外,在下与苏先生门下略有渊源。或可请苏先生秉持公心,关注此案,促使发运司公正审理。”
“可是苏启贤苏宰辅?”
赵文瑞又惊又喜,仿佛看到了曙光:“若得苏宰辅一言,此事必有转机!”
“事不宜迟!”
“请员外立刻派得力之人,双管齐下:一队人拿著银钱,去找王五的家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陈明利害,告诉他们若王五咬死做偽证,一旦败露罪加一等,不如早日坦白,或许还能从轻发落!”
“另一队人按照我方才所言,去查那批霉粮的来歷!重点是查看那霉粮的霉变程度、是否有不同批次混杂、袋子上有无特殊標记或气味!”
赵文瑞此刻对徐长青已是言听计从,立刻安排家中忠僕分头行动。
徐长青则通过石娃將案件的诸多疑点以及赵家正在自行调查的动向,巧妙地透露给了苏先生府上的那位中年僕役。
接下来的几天,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汴京城內外展开。
赵家的人暗中活动,不断將消息传回:
王五的老娘和妻子起初嘴硬,但在赵家承诺若王五坦白並指认幕后主使,必重金抚恤其家后,態度开始鬆动。
对霉粮的仔细勘查有了惊人发现:
有些霉烂的米袋深处,竟夹杂著少量品质极次的陈年黍米!
而赵家此次运输的,清一色是上等白粳米!
这绝不可能是同一批粮食!
更有老粮商辨认出,那种程度的霉变和板结,更像是在阴暗潮湿的仓库里堆积了很久所致,而非短短十几天漕运途中所能形成!
与此同时,
或许是苏先生的影响力悄然发挥了作用,发运司漕案房的態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那位钱孔目虽然依旧板著脸,却也不再一味驳回赵家递上的申辩状纸,甚至开始询问王五一些细节问题。
王五本就只是个被收买的小吏,在家人劝诫、调查深入和衙门压力三重作用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终於在又一次过堂时嚎啕大哭,磕头认罪:
“青天大老爷明鑑!是小人鬼迷心窍!是永丰仓的副使马三爷!他给了小人二十贯钱,让小人在船过应天府码头时,趁夜將他提供的五十石霉米换掉舱底的好米!”
“事后还说等风头过了,再分小人三十贯!那霉米是他仓里多年积攒的坏粮!小人冤枉啊!赵员外待小人不薄,小人对不起赵员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