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真香 杀倭
况且,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急著去绍兴府,还公然杀了那么多绍兴府的百姓,就不怕朝廷真的发怒吗?”
倭人从寧波到绍兴,明面上的说法是为了追杀宋素卿,但在寧波会馆之乱后,宋素卿依旧在寧波府当地,只是被卫所兵软禁保护了起来。
这或许是那伙倭人搞错了消息,所以才敢追杀出去。
但若是抓住一件事的要害处去反覆推断,肯定能在每一处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细节”。
杨知府沉默了片刻,缓缓道:
“陆渊啊,你可知道五年前,大明曾发生过一起大乱么?”
五年前?
陆渊默默思索著,五年前应该是大明正德十四年那会儿,那阵子应该还是明武宗在位......那一年最大的乱子,莫过於寧王之乱。
后世很有名的唐伯虎点秋香开头的剧情里,就是寧王派人过来请唐伯虎去王府里做师爷。
“啊?”
陆渊纳闷道:“卑职愚钝,实在是想不明白。”
“唉,罢了,本府就讲给你听听,毕竟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多了,也不算太犯忌讳。”
杨知府隨即给陆渊讲述了一个大明版本的“寧王之乱”,与史书上看到的那些文字不同,杨知府的话显然更多带上了主观个人情绪。
陆渊侷促的笑了笑,回答道:
“当时卑职还在种田,只是模糊听说了有个藩王造反,卑职哪里敢多打探这种事情,得亏知府老爷告知,给卑职长了见识。”
杨知府一见陆渊这人连寧王之乱都没印象,心里也放心了许多,自言自语道:
“听说,朝廷前阵子准备將寧藩的一部分旁系血脉迁到浙江来。”
陆渊微微瞪大眼睛。
这下子,他算是明白了杨知府准备如何推锅了。
周荣兴许也只是在给朝廷上报的时候,隱晦地提一嘴倭人的异样,从而顺遂朝堂上大人物们的心意,顺势而为之。
但这位杨知府倒好,起手就是衝著杀人全家去的。
寧藩之乱,在大明朝已经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忌讳,当时明武宗虽然昏聵,却极为果断地清洗了寧王一脉的所有直系血脉,將其参与谋反的旁支原地褫夺爵位全部软禁到凤阳高墙之內。
只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叛乱的旁支得以保留爵位,代摄寧王府事。
终大明一朝,寧王这一脉子孙永无出头之日。
这位杨知府要么是和某些人有仇,心里直接动了藉机杀人的念头,
要么,就必然是有所图谋。
而当今朝堂上的事情虽然多如烟雨,但真正能掀起滔天洪水的事情,只有一件——大礼议。
陆渊收回念头,听见杨知府笑著开口道:“今日应该没有多少事了,本府很喜欢和陆总旗说话,请陆总旗陪本府再去坐一会儿衙,今晚,本府请陆总旗喝酒,我们,好好说说话。”
陆渊立刻做出受宠若惊的样子,现在杨知府的態度明摆著是招揽陆渊。
先前周荣在旁边的时候,陆渊当然不可能改换门庭,但若是周荣不在了——更何况,还是周荣主动把自己留在了这儿。
嘖,那就不能怪我和杨知府眉来眼去了。
不过周荣也不用担心,陆渊觉得自己只是和杨知府逢场作戏,自己的心,还是在周老爷那边的嘛。
“瞧我这记性。”
杨知府忽然拍拍脑袋。
“周荣先前说你是总旗,但你的功劳又这么多,要本府说,朝廷向来公平公正,你的功劳,足够再让你升到百户了,这件事,本府帮你。”
“卑职陆渊,多谢老爷大恩,定然谨记在心,片刻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