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云海备战:念力基因协同与角色预判筹谋 诸天:从全职猎人开始的超神之路
小林收回对未来道路的遐想,將思绪牢牢锚定在本世界的终极任务与即將抵达的天空竞技场——当务之急,是解决念能力模擬暗位面的核心矛盾。
他重新点开解析录的气量监测面板,1.1万单位的显现气量数据在光屏上闪烁,指尖划过屏幕时,一行新的计算结果自动弹出:若要维持暗位面的基础模擬功能,至少需占用50%的气量作为额定能耗,这意味著对外可调用的战斗气量仅剩5500单位。
“这点气量应对200层以下或许够用,但遇到200层那些真正的念能力高手,恐怕只能挨打甚至重伤。”小林眉头微蹙,却很快想起超级基因的特性:
解析录曾標註,超级基因处於持续激活状態时,外部刺激(如战斗损伤、极限训练)会加速基因链潜力节点的激活,进而带动显现气量呈几何级增长,但这种快速增长会暂时打破“缠、绝、炼、发”的熟练度平衡,需针对性制定训练计划。
他在光屏上新建《念力与基因协同训练方案》,指尖飞速敲击:
核心优先级:缠的本能化
“缠”是念能力的根基,既是防御屏障,也是气的“容器”,必须先让其脱离刻意控制,成为身体的本能反应。小林计划每天清晨用“动態缠训练法”——在房间內快速移动、模擬闪避动作时,保持气膜均匀覆盖全身,同时用解析录实时监测气膜的稳定性,一旦出现薄弱点就立刻调整,直到能在跑跳、翻滚甚至模擬战斗动作时,气膜仍能维持90%以上的完整性。
能量循环:绝与炼的交替激活(含炼的维持时间训练)
针对“显现气量不足”与“炼的维持能力”问题,他参考猎人世界中小杰、奇犽的修行节奏——两人在蚂蚁篇前为应对强敌,经训练將“炼”的衍生应用“坚”(持续念输出)时长从1小时提升至3小时,且密集训练下念能力成长效率显著提升——设计了“消耗-回復-续航”三阶段训练:
第一阶段,以“炼”將气大量压缩至拳锋或脚掌,持续释放气进行“空击”(对著空气出拳、踢击),初始目標是维持1小时不中断(对標小杰、奇犽初期“坚”的基础时长),后续每天增加20分钟,逐步向3小时的进阶目標靠近;
当解析录提示“显现气量剩余10%”,立刻切换为“绝”,收敛所有气息静坐调息——此时超级基因会因“气的快速消耗与长时间维持”產生更强应激反应,配合“绝”对体能的低消耗特性,气量回復速度能提升40%,且每次循环后,气量上限与“炼”的续航能力都会同步增长。
他打算每天进行6组这样的循环,每组间隔20分钟,既保证训练强度,又避免因过度消耗拖慢恢復节奏,贴合密集训练促成长的规律。
发的前置准备:冥想中的暗位面映射
考虑到当前“发”的熟练度仅30%,且快速提升可能打乱整体平衡,小林决定暂时不急於开发具象化能力,而是聚焦“暗位面知识的念力映射”。
每晚睡前,他会盘膝冥想,將《暗位面基础理论》中的关键特性(如“空间稳定性”“意识连结接口”“物质存储结构”)转化为具象化的“气团形態”——比如想像气团內部有无数细微的“数据节点”,模擬神圣知识宝库的信息存储模式;或尝试用意念“锚定”气团,模擬凯莎武器库的“调用逻辑”。
虽然气团偶尔会因意念不稳而溃散,但每次调整后,气对“空间模擬”的適配度都在提升。
“有解析录的实时数据反馈,这些训练的效率应该能比常规修行快一倍。”小林看著光屏上的计划,指尖轻轻敲击桌面。
隨即切换到“战斗策略”文档——超级基因的均衡性是他的最大优势,虽然单论力量不及强化系强者,但防御力、体能与恢復力已比肩嵌合蚁师团长,上限甚至能对標三护卫,这为他制定“以伤换进”的战斗方案提供了基础。
对於天空竞技场的对手,以解析录的实时分析为核心:200层以下本就不侧重念能力的体现,仅偶尔存在个別掌握基础念的个例,绝大多数对手仍处於“气的初步觉醒”阶段。
战斗时,他打算主动使用绝,用解析录实时监测对手的气波动——若对手无明显念释放,便以基础体能压制;若遇个別念能力者,则重点关注其“单次攻击气量”:
按超级基因的防御閾值,只要对手单次攻击注入的气量不超过自己显现气量的1/4(即当前1.1万单位对应的2750单位),就属於安全范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