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速通是这样的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对於我们人类而言,驱动它的钥匙是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场。在修仙界,又被称为『神识』。”
林承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內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寂静。
这不是无人响应的尷尬,而是一种极致的、由惊愕与高速思考交织而成的沉默。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华夏最顶尖的大脑,他们习惯了用逻辑、数据和公式去解构世界。而“思维场”、“神识”这些词,仿佛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囈语,虚无縹緲,却又被林承以一种不容置疑的、科学论证般的口吻提了出来。
高建瓴的指节在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著,目光深邃。他没有急於表態,而是看向了两位科学界的泰斗。
“陈老,罗老,”他的声音沉稳如山,“你们怎么看?”
陈培院士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双眼闪烁著探究与困惑交织的光芒。他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
“如果林承同志的『以太』理论是前提,那么『共鸣』就是方法论,而『神识』……就是实现这个方法论的工具。从逻辑上,它是自洽的。但是……”
他顿了顿,苦笑道:“但是,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现有的物理学框架。『思维场』……这究竟是什么?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效应』?还是某种我们尚未探明的、由大脑活动產生的超距作用?我们没有任何模型可以参考。”
“没错,”一旁的罗阳院士立刻补充道,这位一生与核聚变打交道的科学家,此刻的表情像一个第一次见到万筒的孩子,既兴奋又迷茫,“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验证。林承同志,你说的『神识』,它……可以被观测吗?可以被量化吗?”
这个问题,问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如果不能被观测,不能被理解,那它就永远是玄学,无法成为科学,更遑论转化为“修仙工业文明”的基石。
林承迎著眾人的目光,平静地点了点头。
“理论的阐述,总是苍白的。尤其是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体系时。”
他坦然道,“前世的科研人员,为了走完从『猜想』到『证实』这一步,费了近百年的时间,付出了无数代价,最终却也只得出了半成品。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他的话让在场所有人心中一凛。
“所以,最快的方式,就是实践。”
林承看向高建瓴:“我需要用到之前上交的那些灵石,以及……我在未名湖洞天中带出的那份功法玉简。”
“好。”
没有丝毫犹豫,高建令对身后的秘书沉声下令:“按总顾问的要求,將【禹字-001】號和【禹字-002】號封存物,送到这里来。”
命令下达,整个西山基地的安保系统立刻进入了更高层级的响应状態。
不到十分钟,两名身穿特种防护服、表情肃杀的战士,提著两个银白色的、仿佛能抵抗核爆的手提箱,走进了会议室。
程序严谨到了极致。虹膜、指纹、口令三重验证后,箱子才被打开。
哪怕是在这样严肃的氛围中,见了这种情形,林承也差点忍不住哑然失笑。
第一个箱子里,静静地躺著数枚鸡蛋大小的灵石。它依旧是那样朴实无华,却又仿佛蕴含著一个宇宙的能量。
第二个箱子里,则是一卷古朴的、不知由何种材质製成的玉简。
“功法和灵石,都已送到。”冯錚亲自將两样东西摆在林承面前的桌上,“需要我们做什么准备?或者……迴避?”
林承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高建瓴、冯錚、陈培、罗阳,以及几位负责记录的核心参谋。
“恰恰相反,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需要各位亲眼见证。”
“另外,最好换一个地方,任何可能用上的精密观测仪器越多越好。”
隨后,林承被带到了用於特殊测试的实验室。
他不再言语,只是伸出手,轻轻地將玉简拿了起来。
就在他拿起玉简的一瞬间,林承的脑海中闪过一丝犹豫。
这份功法来歷不明,很可能与那幕后黑手脱不开干係。一旦修炼,就意味著正式踏上了这条遍布荆棘与陷阱的因果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