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慟! 抗战:虎賁崛起
第34步兵联队在二道梁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並不意味著他们就在整个河洑阵地折戟沉沙。
放弃啃二道梁这个硬骨头后,日军反而將大量的兵力和炮火集中到其余几个高地之上。
尤其是步兵3连所在的九盏灯高地,日军投入了足足4个步兵中队以及1个輜重中队合计超1300名步兵进行轮番衝击。
第34步兵联队的井上金土大佐认为,中国人能出一个硬骨头高地已经是奇蹟,他不相信中国人还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样的高地。
日本陆军大佐这样的判断有几分道理,二道梁高地能守住,既和唐坚超强个人战力以及足够卓绝的指挥能力有一定关係,但也和陆军少校倾力支持、运送了远超其余高地的弹药以及动用4门82迫轰出数十发炮弹有著必然的联繫,最后还得有足够运气。
如果不是一辆装甲车意外陷车,二等兵木蓝果断投诚,200名日军蜂拥而至,已经弹药见底的二道梁高地能守住的概率不超过百分之十!
中方绝不可能每一块高地都有这些因素叠加的。
曾经的歷史长河中,还是这些中国军人,面对日军的一个步兵联队狂攻,无一人后退,坚守三昼夜,哪怕是到了最后一刻,该营最高指挥官也亲率最后50名伤兵手持再无一弹可射的步枪,衝出战壕与敌肉搏,最终全部壮烈战死。
他们战死的那座山岭,在未来,被取名將军墓!
不是那里埋葬过將军,而是,河洑一战后,当地军民將此处作为阵亡官兵的集体安葬地!
这里的每一处高地,在足够的无畏和牺牲下,最终都会是日军眼中的硬骨头。
就比如3连负责的九盏灯高地,是以3个小山头呈品字形成列,每个步兵排防御一个山头,並相互倚为犄角,日军攻其中一个山头的侧翼,必然引来另外两个高地的射击。
日军不得不一次性投入超过400人,对三个山头同时展开攻击,並以预备队隨时进行轮换。
虽然消耗也很大,但日军仗著兵力远胜,不断消耗高地上的中方兵力並以优势炮火对发现的火力点进行清除。
终於,战至下午四时,九盏灯3號高地露出疲態。
那正是距离二道梁最近的8排所在高地,因为8排的一个主力步兵班直接划拨给唐坚,补充进来的士兵要么是輜重兵要么是临时徵召的新兵,无论从单兵素养还是战斗经验或是战场协作,都距离韩天霖等人甚远。
所以,別看8排还有小四十人,但战斗力其实和之前相比,打了七折都不止,伴隨著日军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进攻,伤亡已经超过三分之二的8排终於是顶不住了。
在向连部、营部发出求救信號后,8排长黄啸虎在50名日军即將攻破战壕之前,率领著最后的13名士兵,手持长枪,藉助著山势跃下,发起令人目眩的反衝锋作战。
这是老兵的最后搏命一击,也是无比精彩的一击!
已然胜券在握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中国人竟然在这样的时候还敢发起反衝锋这种类似於自杀式的战术。
猝不及防,外加眼看就要获得胜利不愿白死的心態,让日军步兵作战的坚决远不如拼死一搏的14名中国军人。
尤其是黄啸虎少尉悲愤之下,犹如神助,接连刺杀3名日军,还包括一名彪悍的日军曹长,一时间打得日军连连后退。
如果14名残兵能將日军这波衝锋给打下去,就至少能给8排高地再续命15分钟,陆军少校以通信兵、炊事兵、马夫组成的援兵也有机会抵达。
可是,陆军少尉凶猛杀敌的身影实在是太突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