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剑指西陲 朕的先生,休想逃!
“知来路,方能见远方。陛下,为君者,当知天下每一寸土地的过往。”
一番话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情怀。
萧青鸞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只能默默地看著他每日忙碌。
他好像真的变成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醉心於学术的腐儒。
她派去暗中监视的人,回报的內容也完全一致。
国师大人除了看书,就是看书。
渐渐地,连萧青鸞自己都有些动摇了。
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先生他,或许真的只是被伤透了心,想在这些古籍中,寻找一片安寧?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她心中的那份警惕,便化作了浓浓的怜惜和心疼。
她来得更勤了。
送来的补品,也从燕窝粥,升级成了百年的人参和雪莲。
她甚至不再睡偏殿,而是直接命人在书房角落,安置了一张软榻,美其名曰“为先生分拣卷宗,恐扰先生清梦”。
於是,整个神京的权力中心,就出现了这样荒诞的一幕。
摄政国师在如山的卷宗里奋笔疾书,不远处,大炎女帝蜷缩在软榻上,盖著锦被,手里捧著一卷书,看得津津有味。
岁月静好,君臣相得。
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千古明君,万世贤臣。
然而,没人知道。
在每一个深夜,当软榻上的女孩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后。
顾云舟那双眼睛看似温和与疲惫会瞬间褪去。
他在寻找。
但又不知道找的又是什么。
时间一天天过去。
秋去冬来。
神京城下了第一场雪。
这天深夜,顾云舟终於翻完了最后一卷兵部的西陲军务记录。
一无所获。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数月的辛苦,似乎都成了无用功。
那些卷宗里,除了记载著一场场毫无意义的剿匪胜利,就是各种夸大其词的蛮荒见闻。
他望向软榻上的人。
萧青鸞睡得正沉,长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还带著一丝满足的微笑。
她似乎梦到了什么好事情。
顾云舟的目光收回。
就在他准备放弃,准备启动备用计划的时候,他的指尖,无意中触碰到了书堆最底层的一本册子。
那是一本私人笔记。
封面已经破烂不堪,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著几个字。
《西路杂记》。
作者,是一个名叫王翰的官员。
顾云舟在脑中迅速搜索著这个名字,很快,一份百年前的翰林院官员名录浮现出来。
王翰,大炎开国后第三十三年的状元,因性情耿直,得罪权贵,被流放西陲,最终客死他乡。
一个不知变通。
一个被歷史遗忘的可怜虫。
顾云舟心中一动,將这本册子抽了出来。
他翻开书页。
里面记载的,大多是这位倒霉状元的牢骚和抱怨,以及对西陲风物的描绘。
文笔很好,但內容不咋样。
顾云舟耐著性子,一页页地翻下去。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时,书卷末尾,一段被水渍模糊的字跡,入了他的眼帘。
那段文字,写得极为潦草,但內容写满了震惊与恐惧。
“……歷时三月,终越祁连雪山,本以为前方再无人烟,却见一雄城,矗立於天地之间。城墙高耸,非人力能及。城上军士,皆著黑色甲冑,手持利刃,寒光慑人。”
“……隨商队入城,方知此国名为『大秦』。其民风彪悍,不敬鬼神,只信手中之剑。其市集所售,多为兵刃矿石,其国中铁匠,能锻百炼之钢,吹毛断髮。其兵刃之锋利,甲冑之坚固,远非中原可比……”
“……吾见其国主,雄壮如熊羆,言语间,有吞天之志。问及中原,其竟大笑,言『富庶之地,皆为牧场』。吾心神俱裂,连夜逃离,不敢回首……”
“……此乃虎狼之国,若有一日,其兵锋东出,中原危矣!必速报朝廷,早做防备!切记!切记!”
顾云舟的呼吸,在看到“大秦”两个字时,就已经停滯了。
当他读完最后一句,缓缓合上了书卷。
他抬起头,目光遥远方。
嘴角,慢慢地,慢慢地,向上翘起。
等了这么久。
风,终於要来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喜欢,四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