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上课 科技系统:我的外挂来自2177
“金属……生命?”
陈石安院士,这位在材料学领域浸淫了半个世纪的泰山北斗,第一个从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扶了扶滑落的老镜,声音乾涩地问道:
“林凡同志,恕我直言……你说的这个概念,已经……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材料学的全部范畴。它……它有理论依据吗?”
他的问题,代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他们敬畏於林凡展现出的结果,但他们更需要理解通往这个结果的、符合科学逻辑的“路”。
“当然有。”林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了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笔,
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开始为这群代表著华夏最高智慧的大脑们,上起了“未来材料学的第一课”。
“陈院士,各位专家,在我们现有的认知里,金属是什么?”他没有画任何复杂的分子式,
而是在白板上,画了无数个紧紧挨在一起的、方方正正的小格子。
“是无数个金属原子,通过强大的金属键,
像这样,手拉著手,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他指著那些小格子,
“它们就像一块块形状、大小都完全一样的『乐高积木』,坚固、稳定,但也很『死板』。
我们所有的冶金技术,无论是锻造还是铸造,都只是在想办法把这些『积木』,堆砌成不同的形状而已。”
这个比喻,通俗易懂,在场的专家们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堆积木』。”林凡的笔锋一转,
在那些小格子的旁边,画了一片由无数个细微的、不规则的点组成的、仿佛正在流动的沙画。
“我们要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態。我称之为——『可编程智能材料』。”
“想像一下,我们不再使用固定的『乐高积木』,而是拥有了无数颗细微的、带有磁性的『智能流沙』。
每一颗沙粒,都可以根据我们的指令,自由地改变与其他沙粒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当我们需要它坚固时,它们就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比金刚石还要坚硬的结构。
当我们需要它变形时,它们就鬆开彼此,像真正的流水一样,流淌成任何我们想要的形状。
甚至,当它受到损伤时,周围的『沙粒』还能自动流淌过来,填补缺口,实现『自我修復』。”
“这,就是我所说的『金属生命』的底层逻辑。”
林凡的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所有专家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仿佛被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能听懂!
他们完全能听懂这个匪夷所思的构想!
但正因为听懂了,他们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震撼与……绝望。
“林……林凡同志……”陈石安院士的声音都在颤抖,他指著白板,一连问出了两个在他们看来,根本无解的“天问”,
“这个构想……太伟大了。但是!要实现它,有两个前提!”
“第一!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精准地、在不破坏原子本身结构的前提下,打断那些坚固无比的金属键,把『乐高积木』,变成『流沙』?”
“第二!就算我们成功把它变成了『流沙』,我们又用什么手段,去给这亿万颗沙粒,
同时下达指令,让它们『听话』地、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改变彼此之间的引力?
这需要无法想像的算力和一种……一种我们闻所未闻的控制力!”
陈院士的两个问题,如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所有人的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