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入京 1977俗人重生指南
“duangduangduang....”
升学宴选在了方汉民家的新房,主要是足够宽敞,足够大气。
院子里,起大锅架大灶,邻居婶子们从各家拿著刀过来帮厨切菜,切墩儿声此起彼伏。
这几天的恭喜方堃听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可人家既然赏脸,自己必须得笑脸相迎受著。
不用自己帮忙,完全不用打下手,梁英侠女士见他閒的很,委派了一份艰巨的任务。
“你就在这儿看著,別让那些小孩脚蹬在墙上,看看这印子,擦都擦不下来。”
墙面上落了一道小號的鞋印,怎么弄也擦不掉,抹布沾水擦拭只会弄成一坨,梁英侠看著心疼坏了。
方堃拎了一个小木墩,往哪儿一坐,开始大眼瞪小眼的盯著,准是有心眼儿坏的小子故意蹬上去的。
在公社请的张师傅是个六十岁的老头儿,这岁数从外表上看老的厉害,又高又瘦跟个竹竿子似的。
嘴里叼著烟,身上繫著围裙,往架好的案板桌里一站,在小孩哥眼里简直是霸气侧漏。
“这黄瓜切厚点,切这么薄,都快能直接当镜子使了。”
“土豆丝再细些,怕它疼是什么怎么的。”
“肉丝肉片分开装,那个谁,那小子,把这盆粉丝挪到那边...”
张师傅说著开始做红烧鲤鱼,嘴上嘟囔著,正常步骤应该先掛麵糊开炸,然后调醋汁儿,只可惜现在油,面都是稀罕物,他就是想这么干,方汉民也不会同意。
简单的油煎,然后放入葱薑丝熗锅,调味料放进去加水开燉。
鱼鳃鱼內臟被猫儿叼著吃了个乾净,农村现在狗少猫多,毕竟后者能逮老鼠自给自足,而前者就是屎对於地里的庄稼都是有用的,还轮不到狗吃,粮食就更不用提了。
屋里屋外进进出出的小子,被方堃盯著发毛,没人再敢往墙上落鞋印子。
逮住邻居家一个小子连说带嚇唬,最后给嚇得哭起了鼻子。
十一点出头开始摆桌子,十二点准时放鞭炮上菜。
先上一盘瓜子磕一嗑,八道菜冷热交叉著上,男同志的桌面上很平和,女同志的桌面上筷子飞出了残影,菜一落桌瞬间消失。
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的,手快则有,手慢则无,麵皮什么的,哪有吃进嘴里来的实在。
方堃这桌则是最平和的一桌,先倒好酒,方汉民说话,董川跟了几句,最后方堃方采华讲了几句,才齐齐举杯对饮。
这几天堂姐心里好奇的很,特意去县教育局带著准考证查过分数,晋省今年的文科最低录取线是278分,比理科还低,这放在后世正好是反著来的。
同时也证明,文科看起来简单,可写上去能得分,能得高分是难的。
方采华考了283分,语文最高83,政治66,歷史69,地里52,数学只有可怜的13分。
卷子看不到,方采华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了13分。
至於其他科目,已经不能用单科超常发挥来形容了,完全就是老祖宗保佑级別的。
她就像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家里推著报名,后面又认真的跟著方堃学了小半年,抱著重在参与的態度,稀里糊涂还真就考上了。
方采华很感激自己这个堂弟,举起酒杯刚要说话,方堃乐道:“姐,你可別说什么肉麻的话,我可受不了。”
“我说不过你,方堃,我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要是没你的帮助,肯定考不上大学,多的也不说了,我敬你一杯。”
“咱姐弟俩客气啥...”
这场升学宴办的主客皆欢,最高兴的当然属於方汉民,酒席下午三点多才撤了个乾净。
张师傅拿了五块钱,两包烟和半斤散篓子,算是出手费。
院子恢復冷清,也没剩下什么菜,肉啊菜啊都是计算著来的,甚至二十桌前面的盘子上的多了,后面几盘还有些捉襟见肘。
可好在这场升学宴圆满结束,老子方汉民赚足了面子。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小爸方汉升又上门,拿出了一块儿崭新的海鸥牌手錶。
“汉升,你这是做啥?”
“给方堃的,这马上就要出远门进京城了,出门在外,人靠衣裳马靠鞍,爭取找个城里媳妇回来。”
这一操作可给全家惊著了,手錶跟缝纫机自行车齐名,分量不是一般的重。
“小爸,这太贵重了,我真不能要。”方堃连忙拒绝。
“是啊汉升,乱这个钱干嘛,快收起来,回头留给远明结婚也行啊,给他干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