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黄金 1977俗人重生指南
方堃租的房子在香山半亭附近,好处是每年的十月底可以去山上欣赏红叶。
出门有进城的公交,前后拢共不过半个多小时,租金也便宜,哪儿哪儿都好,就是太冷了!
十二月的西北风不分早晚,那是呼呼的刮,吹人脸上跟挨了鼻竇似的。
方堃在院子里没有过多逗留,锁好房门又麻溜赶回学校。
一点左右在校门口接上萧代几人,又去找陈建工联繫张幼华、邹士方他们。
两撮人碰头,萧代只是把来意说了一下,没几句便顺利谈拢。
《未名湖》的销量已经远超预期,这里面最大的功臣便是方堃那篇《牧马人》,可销量再好,传播力再强,也只会局限在四九城里。
张幼华想的很清楚,《牧马人》只是放在校刊上,就像龙搁浅滩,难以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况且方堃已经加入了五四文学社,跟一本杂誌一毛的利润比起来,让其放在具有权威性的全国杂誌上,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再一个,他们心里也想看看,方堃的这部短篇能不能走的更远。
101看书 读好书上 101 看书网,?????????s??.???超省心 全手打无错站
双方谈定,萧代最后离开的时候,顺利带走了初稿,以千字六元的价格,让方堃坐等匯款单即可。
小说被沪上收穫杂誌拿走的消息不脛而走,这下更让学校里的同学,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兴奋了。
刘振云手里拿著自己的稿子,在宿舍来回踱步。
他觉著自己写的文章丝毫不比伤痕差,可就是得不到陈建工他们的认可,一改再改,以至於现在手里的稿子早就改的面目全非,说是改,可跟重新写了一篇差不多。
方堃的《牧马人》他看过,並且已经完整看了不下三遍,心里不得不承认对方比自己强,可这种强原先还有个距离。
现在沪上收穫杂誌的编辑主动找到学校来,要把《牧马人》往杂誌上发行,这一下俩人的距离差的就不是一丁半点儿的。
刘振云感觉自己还在学跑步,方堃就像孙猴子一样,一个筋斗云给他甩了十万八千里,连屁股都看不著了。
“咚咚咚...”
“请进。”
宿舍里除了赵勇军,其他五人全在,听著敲门声,目光转移向门口。
门从外面推开一个门缝,刘振云的头伸了半个进来,小心翼翼的样子颇有喜感。
方堃看清来人,忍笑道:“刘哥你怎么来了,是找班长还是有什么事?”
“我是来找你的方堃,”刘振云进屋,直愣愣把稿子递过去:“这是我写的《瓜地一夜》,你帮我看看,哪里还有需要修改的。”
“刘哥,我又不是职业编辑,你找我改稿我也没这个本事啊。”方堃看著懟过来的稿子,第一时间没有接。
“你就別谦虚了,《牧马人》我看了,写的很好,你也看看我的,给点指导意见。”
“指导可谈不上,那我看看?”
方堃接过稿子,刘振云自然而然的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床沿边上。
方堃又从枕头边拿起烟盒:“来一根?”
“不了,你先看文章。”
“抽菸看文两不误嘛,客气什么,咱们都是一个系的,你刚才敲门我还以为又是外系同学找了过来,你不知道,隔壁那几个大老粗每次过来没用脚踹门已经算客气的了。”
方堃笑呵呵的连著张伟他们散了一圈烟,才把目光落在文章上,拢共三千字左右,速度快点几分钟就能看完。
可方堃看的很慢,《瓜地一夜》虽然是刘振云尝试写作的处女作品,可已经能显现出对方细腻的描写手法。
不管是环境,人物还是对话上,虽然有些囉嗦,可这种囉嗦又让文章显的很丰满,平淡中把故事和人物形象全讲了出来,又不像那种流水帐,平淡无味。
可这也是对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那部《一句顶一万句》,被很多读者詬病的原因。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读下来感觉像是在看散文短篇。
刘振云见他看完一遍,迫不及待开口道:“怎么样?哪里还需要改的你直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