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五大件 1977俗人重生指南
李昂看向朱时茂,后者一脸懵逼。
他当时虽然也坐在主桌儿,可总不能所有心神全放在方堃身上吧,酒一杯杯下肚人早憎了,这事儿自己知道个锤子。
“那太可惜了,谢晋导演的行业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方堃啊,沪上太远了,你人在京城,有时候也得多考虑考虑和咱们本地单位合作嘛。”
“是是是,这主要是赶巧了,下次如果有机会一定合作。”
方堃心里不以为意,他的小说刊登已经一月有余,也不见得有慧眼识珠的早点过来问问。
他对哪家单位投资,谁来执导,其实还真没什么硬性要求。
现在的导演水平都是够的,演员选角也认真严格,真要早来个两三天,方堃一准儿能应下来。
只是指望自己一个原作者,去电影製片厂主动推销自己的小说,那可就太掉价了。
这年头的文学工作者,尤其是知名作家,的確是很有分量的。
厂里安排的任务直接胎死腹中,俩人喝了杯茶也没久留。
中秋节放假一天,单休日的现在,除了正常周日休息,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国庆中秋,单位学校都会放假一天。
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家对物质和文化需求,加强文化建设,传统节日必须弘扬。
方堃宿舍六人,外加寧姚宿舍六人,十二人在他这个院子里吃烧烤,过中秋,
都是同窗,俩人在一起,对旁人来说可能还瞒一瞒,可对每天上下铺的兄弟姐妹来说,是压根瞒不住的。
与其藏著掖著,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请过来,大家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嶗。
老两届工农兵学长已经全部毕业离校,三角地的宣传栏上没有了骂战,现在北大是新生们的天下。
同学间看对眼的眉来眼去已经是默认的,傍晚的未名湖,现在就是小情侣的天堂。
方堃准备了一整只羊,原先打算弄个烤全羊,可实在是设备不齐全,手艺不精湛。
最后不得不拆解成串儿,十二个人吃了半只,临走连吃带拿的,就这还剩不老少。
寧姚跟著杨玲她们一起回去了,这妮子害羞,没脸真独自留下过夜。
方堃看著还剩下的一些熟羊肉串,刚想包起来给邻居送一送,谁成想一个中年人率先走了进来“邓哥?”
方堃这院子真正的左手邻居,只有一墙之隔。
邓青山手里拎著一小袋鸡蛋糕,扫了眼院子笑道:“聚会结束了?我是听你们这边散场才过来的,这周周日我结婚,周六晚上和结婚当天过来吃个饭。”
方堃接过:“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儘管开口,到时候我早点过去。”
这条巷子所有的邻居,在装修之前,方堃便挨个打过招呼。
几乎全是独门独院的,巷子口少有的一两个院子住了两三户人家,但也绝对称不上大杂院。
方堃给对方塞了一把羊肉串,又去右手邻居家窜了个门才做罢。
中秋一过,天气转凉的厉害,他这葡萄藤上的葡萄也已经紫黑紫黑的。
摘下一颗试了试,九月底还是偏酸,得等到十月中藤蔓枯败,口感才最好。
抽空去香山半亭看了看娄靖川,方堃又去智化寺。
“师傅,您一个人在这边住著不方便,还是搬我那儿去吧。”
寺庙后院的一排小平房,有的是单间,有的原先是大间硬生生在中间搭木头墙给隔成了小单间冬冷夏热,用水上厕所都不方便。
方堃已经不止一次提议,可顾山亭就是不愿意。
一旁的邻居老头儿劝道:“山亭,你徒弟好心,你就跟著享享福去吧,留在这儿图个什么。”
顾山亭摇头道:“太麻烦了孩子,这边住著挺好的,我也住习惯了,搬过去给你也是添累赘。”
方堃语重心长道:“什么累赘不累赘的师傅,交道口离仓库不算远,工作上班也不麻烦,您就听我的吧。”
这事儿方堃和寧姚提过,她也没什么意见,可问题卡在了这老头儿身上。
顾山亭很,最后更是搬出了远在冀省的孙子孙女,说什么今年年底要来看他,不能倒腾地方。
方堃让写封信附带个新地址就行了,可老头儿就是不乐意,甚至说到最后还有点急眼的意思,
他只能做罢。
周六,转瞬即至。
方堃下午从学校早早赶回家,老邓家门口停了一辆三轮车,人进进出出的卸菜搬菜。
方堃先回了趟自己家,转个身锁好门过来,一进院內已经架了两口大铁锅,
“王大爷,周大爷,李大爷,孙叔儿...”
在锅边转悠的多是这条巷子的老头儿,方堃拿出烟挨个招呼著散了一圈。
今晚招待本家亲戚和邓青山的同学,第二天早晨方堃也没有做饭,七点不到就放鞭炮,这边已经开饭。
方堃的任务就是摆桌子,中午负责上菜。
他们两家是实打实的邻居,这种活儿只能他干,好处是不缺烟抽,昨天下午两包,今天上午两包,完活儿之后还有两包烟加一瓶酒一桌酒席。
中午十二点,新娘子进门,邓青山亲手贴了一副新对联,一问才知道是他爹邓运骏新手写的。
字跡俊朗大气,铁画银鉤,力透纸背,是绝对的大家风范。
方堃原先还想著,过年自己家的对联到时候就他手写,现在一看,自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这下过年用的对联不光有著落了,以后还能抽空求副墨宝。
拜堂拜到一半,厨房的灶台上已经火光四起,肉菜的混合香味儿钻进每个人的鼻子,不由直咽睡沫。
屋外高堂之上,除了邓青山父母二人外,后面还摆著晃眼的五大件。
缝纫机,自行车,电冰箱,电视机,收音机,每个上面都系了红结。
这些家具隨便拎一件回村,在乡下都能找个老婆带回家,邓青山更是一口气置办了个齐全。
邻里亲戚也没多少议论,毕竟都是住独门独院的,不会差这点钱,更多的还是讲究一个排面。
方堃吃罢饭,收拾完桌子,看了看礼单,隨大流的跟著邻居上了两块钱的礼钱。
“閒的没事儿干?跑我这儿来干嘛。”
方堃手里端了半盆面,上面盖著滷子回家,屁股后面跟著韩錚,这廝早早就过来了。
“哥,我这边有个生意找上门,不知道该不该接。”
“生意?什么生意。”
“一批半导体录音机,香江货,一共五百件,那人要价九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