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返京  1977俗人重生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41章 返京

初二初三,连著三天时间该走的亲戚全部走完,大雪封村,方堃彻底懒在了家里。

老子方汉民一天三趟往村委会跑,各大队把匯总上来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放一起。

跟方堃之前想的差不多,就是一类到三类地,每家每户平均分配,现在爭的是地皮的地理位置。

“坟上这三亩地离我家最近,平常来回一趟也方便,给我们多好,为啥要给葛老汉家。”

“瞧你这话说的,奥,离你家近就给你,离你家远的再给我们,合著好事全让你们家沾了,凭啥啊?”

“凭她老汉偷看过王寡妇洗澡。”

轰!

大屋里响起一阵鬨笑,中年妇女听著彻底炸毛了,指著刚才传出声音的地方。

“谁喊的!刚才谁喊的!生儿子没皮燕子的东西!”

葛老汉当仁不让,这种时候谁怂谁吃亏,悍妇无所畏惧扎在男人堆里舌战群雄。

最怕的就是那些性子弱,家里男丁也不兴旺的,这种情况根本搭不上话,基本上就是大队分给那块儿,就应下那块儿。

董川听著一个脑袋两个大:“所有的耕地归属最后確定下来都会上报公社,这是村委开会决定分配下来的,你们家离得近的地不止这一块儿,也要照顾到其他人。”

“是啊,凭什么你们家都挑离家近的..:”

方汉民这边,同样在给一大队的几家做思想工作,为了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他们老方家有两亩地就在西沟,来回一趟仅是路程就得一个半小时。

梁英侠站在一旁,怀敏抱著孩子,目不转睛的盯著人群。

这种场合方堃是懒得来的,他抱著那个收音机听到了《三国演义》评书的第五回,中间有几次来回復播,以至於差点把台词都给记下来了。

中午一家子回家,梁英侠女士嘀嘀咕咕的。

“就你当老好人,春天给地施肥,浇灌,西沟那地方推车都下不去,到时候你自己扛下去。”

“你懂什么,我是队长,我不起带头作用,这工作还做不做了。”

方汉民叼著烟,又安慰道:“远是远了点,可那两亩地是连片的好地块,肥力也够,收成肯定不差。”

说到这儿,梁英侠也没得反驳,老方家一共划拉了十三亩地,有一亩四分现在还是荒地,等入春天气一暖,他们还得赶紧去开荒。

全村平均一人三亩地,原先的耕地肯定是不够分的,村子周片大块儿的荒地被规划了进来。

方堃听著没多大意外,毕竟上辈子也是如此。

“地分完了?”

“差不多了,咱们队进展最快,大家也都很配合,对了老三,你在首都十月份放不放假?”梁英侠像是想到了什么。

方堃听著心里一嘆:“现在上大学,倒是寒暑假都休息,国庆还有两天假期,不过真要来回一趟,估计今天来,明天就得走,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这样啊,不能跟你们学校领导请两天假?”

不等方堃说话,方汉民抢道:“行了,孩子上学要紧,以后进入工作岗位也是工作第一位,就这十三亩地,还不够我一个人忙活的。”

梁英侠呛道:“就你能耐。”

方堃想到了收秋的时候,可以钱雇几个人,一天三五块钱,快点的话,三四天就能收个差不多。

可这念头和话题,自己现在是真没法儿说,多少有点倒反天罡的意思。

自家好不容易有田了,不挣钱还倒贴钱来收,谁家缺德儿子能提出这种建议。

家里午饭还是饺子,方堃痛苦並快乐著,他挺喜欢吃饺子的,可架不住天天吃。

別人家现在的生活条件可能也就大年三十儿和初一来上那么两顿,他们家已经连著招待亲戚吃五天了,真心扛不住。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村里分田到户的工作全部完成,紧接著又是准备闹元宵。

今年的元宵和以往的不同,他们村这一年做集体副业赚了不少富裕钱,计划租几百个灯笼掛满村里的街道。

这事儿是董川在方汉升家商量的,方堃当时正好在场,帐一算下来也不对。

他们村可不是小村,別说小路了,所有大路都掛上,间隔再大,怎么著也得几百个灯笼。

“与其租,还不如买划算。”

“租划算吧,买这么多灯笼需要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我还计划明年修修村口的路呢,总不能把钱全在买灯笼上。”董川看向方堃。

方堃笑道:“钱肯定是要的,不过不用大队掏这个钱,咱们村的房子都是一排一排建的,主路上也是一排,分摊下来让大傢伙儿捐钱买唄。”

董川迟疑道:“嘶~这主意听著不错,可大家能愿意掏这笔钱吗?”

“灯笼买回来,又不是用一年就扔了,用得好了,反覆用个十几年都不成问题,一劳永逸!”

方堃觉著可行,如果实行难度还大,也可以先找灯笼厂谈单子,敲定价格后,每一个灯笼村委会补贴一定的钱数,这样村民的意见肯定会被无限降低。

董川叼著方堃递过来的荷,口感跟他们的丰收牌很不一样,指著笑道:

“到底还是读过书的,这点子一个接一个,汉升,你觉著怎么样?”

“可以,今年的元宵既然要搞,就別扣扣嗖嗖的。”

元宵不光要掛灯笼,其实按方堃来说,已经掛晚了,大年三十儿之前就该掛上才恰当。

只是现在条件实在不允许,就是现在闹元宵这个灯笼,光买回来还不算什么,他们村的线路和供电稳定也是个大问题。

闹元宵不光有晚上的灯会烟,重头戏是下午的扭秧歌。

地点就定在了大队院,各大队组织人员,最后还要爭出个第一第二来。

消息传进一户户人家,今年开年就是好兆头,瑞雪兆丰年不说,还分田到户了,现在又要买灯笼闹元宵,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除了极少数人家抠抠搜搜不情愿的,几乎都爽快的应了下来。

扭秧歌不能干扭,得有锣鼓队,得有服装和道具。

元宵第二天方堃才会返京,时间上肯定是来得及的,得知他的时间后,一群叔爷辈儿的老头儿给他拽进了锣鼓队。

方堃原先是拿锣,闹元宵的锣鼓队不需要嗩吶,这玩意儿一响起来,多少感觉味儿就变了,主要工具就是鼓、锣和檀板、郴子这些。

一大队只有一个大鼓,大锣鏢小锣鏢不少。

“方堃,这鼓可不是那么好敲的,除了得两膀子力气外,节奏不能乱,节奏是骨,力度是肉,除了自己敲的好,还得和锣配合好。”

“到时候把这大鼓固定在独轮车上,一个人在上面敲,两个人在下面推著。”

“行了,大家先走一遍磨一磨配合!”方汉民拍手示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