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面子工程要不得 1977俗人重生指南
第160章 面子工程要不得
京城晚报,五八年创刊,六四年教员亲自题写报头。
去年一月份正式復刊后,一经面世,就遭市民排队抢购。
这一现象在后世年轻人看来是多少理解不了的,一份报纸而已,这东西摆在自己面前估计都懒得多看一眼。
年轻人耐不住性子,一整版密密麻麻全是字儿,根本瞅都不带瞅的。
可放在八一年的现在不同,报纸四开24版,日刊每天下午四点更新,周日休刊一天。
整块报纸的內容,涵盖最开头的要闻版,也就是国內重大新闻即京城市政动態。
本地新闻版,包括社会新闻版和经济版,市井民生事件,胡同生活,社区调解,哪个紧销物品涨价降价了,或者哪儿哪儿有商业活动了,都会覆盖及时报导。
文化副刊,国际新闻,文体专栏,gg服务,群眾互动,总之一份报纸覆盖面极广。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报纸上的gg服务占比极低,个体户和国企央企根本没有什么打gg提高曝光度的意识。
聪明的投机者第一步便是需要掌握看报纸的习惯,並试图从中寻找到商机。
国库券大王杨百万,靠的就是一手多看报,从报纸上发现各地国库券存在差价,继而实现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寻常人家则是以此来消遣,掌握市场物价和政策的一些变化。
时至今日,京城晚报的每日销量已经稳定在四十万份以上。
原本这个成绩已经足够让他们独占行业龙头,日销四十万份,短时间內很难看到明显的增长。
可最近七天,尤其是近三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下属印刷厂电话接不断,往上打的报告也一直是各报亭报纸售滯需要加印的消息。
不光是前一天的,往前推近一个星期的『过期”报纸也要求加印。
“主任,一直到昨天,咱们报纸的日销量已经突破到了四十四万份,將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整整涨了四万份,还有这些读者寄过来的信..”
至於原因,王继刚心里隱隱已经有了答案,拆开信封一看,果然如此。
明朝那些事儿刚连载的时候,大眾最多只是看个新奇,一份报纸从头看到尾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看到后面顺带也就看了。
可时间一长,渐渐地也就砸么出不对劲了。
管是知识分子还是中年男女大爷大妈,现在更多的是拿到报纸的第一时间,首先翻到后面追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专栏。
洋洋洒洒四千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越追读越上头。
饶是王继刚心里已经高看了方堃,高看了这篇小说,可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已看低了。
“把这些信件筛选一下,给报社提意见的留下,给方堃的统一打包起来送过去。”
下属编辑苦笑道:“这里面可能九成九都是给作者的信件,而且之前拆开的那几封,不是催方堃多写点,就是催咱们多更点。”
王继刚掐著腰,顿了几秒才道:“把信匯总起来,我亲自走一趟。”
《明朝那些事儿》当初定稿费的时候,基於方堃的实力和名气,自然是给到了高价,千字八元。
也就是说,每天四千字,稿费三十二块钱。
一天抵旁人一个月的工资,加上现在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也就难怪八十年代为什么作家这个职业备受瞩目了。
这单价放在作家行业里,绝对是属於最顶级那一撮的,虽然千字十元是顶端,可不会有哪家报纸杂誌会把价格拉满了谈。
明朝那些事儿编辑看好不顶用,关键还是得看读者买不买帐,现在倒好,到现在为止新增四万份,甚至后面极大概率还会涨。
一份报纸五分钱,四万份就是两千块钱,这趟门王继刚必须得亲自上。
北大校门口的饺子馆,方堃见到王继刚,后者带了密密麻麻一堆信件。
“这饺子馆的猪肉韭菜和猪肉茴香馅儿的饺子很不错,你尝尝,今儿我请客,管饱。
,俩人鸡贼没有分开各自点重复的,而是猪肉韭菜,猪肉茴香外加一份羊肉大葱要了三斤,整整六大盘。
“方堃,你现在手里的存稿还有多少?”
“一万三千字,多了就没有了,现在每天都得现写。”
“笔耕不缀嘛,听说老舍先生每天坚持早晨八点写到中午十二点,”
王继刚沾醋碟往嘴里塞了一个饺子,继续道:“读者反馈要求我们多更些,那你这个作者就得多写些,不过一切还是要以质量为重,你现在又在上学,还是大四临近毕业,要是实在不行,咱们量力而行,一天写两千字,两天一更也能接受。”
最最关键的是,当初方堃可是说总字数能有一百五十万之多的,拋掉周日休刊,一天四千,足够他们报纸连载一年之久的。
所以质量是重中之重,王继刚想的要长远一些,一年后完结然后呢?是不是还得想办法继续约稿。
方堃现在在他眼里,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金疙瘩,下本小说哪怕方堃开口就是千字十元,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更新量和质量上,您不用太担心,四千字我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写完,再加上改改稿,还是可以应付的,主要是我没想到能这么受欢迎。”
“你自己的小说还能没信心?”王继刚好笑道。
俩人简单吃了顿饭,方堃有想过会继续爆火,也想过反馈平平做个江郎才尽的扑街仔。
可事实上,《明朝那些事儿》的爆火程度远远没有达到顶峰,直到进入十月金秋。
隨著更新量的增加,更像是量变產生质变,忽然这篇小说的討论量开始呈直线增加。
畅销主要还是在京城本地,可部分行业內人士还是收集往期报纸,用作谈资给其他地方的好友邮寄了过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京城晚报作为地方报,哪怕再火,在外地也不可能能买到。
可饶是稀稀疏疏的向省外传播,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金风送爽,五穀丰登。
一场秋雨一场寒,雨势渐停后,出太阳没两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