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电视剧里都这么演 1977俗人重生指南
第183章 电视剧里都这么演
“最近我听说有同学认为学习古文没必要,因为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书上所学的这些东西根本用不到,还嫌弃诗经拗口,生涩字多,篇幅又多,背后一直蛐蛐我,这节课最后还有几分钟,我提两个问题,能回答的上来的同学自由发言,答对了有奖励。“
听著讲台上帅气男老师的讲话,东北籍的几个学生低声笑了几下,大部分南方学生一时间都不明白蚰蚰是什么意思。
方堃举著粉笔,半个手已经被粉笔灰漂白,继续道:“第一古代文学对今天的意义是什么,第二,如何平衡背诵与分析。”
话音刚落,能同时容纳两百多人的大型阶梯教室瞬间嘈杂。
学校对於课堂是开放的,不光本校学生,甚至就连外校的人,在不破坏课堂秩序的前提下,都可以隨便旁听。
古代文学是必修课,学校安排的是小班教学,可方堃太过受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里挤的是人满为患。
中文系的过来凑热闹也就算了,连学化学生物的学生都组团来旁听,方堃刚开始还担心能不能正常上课。
好在同学们都很给力,等他一开口进入讲课阶段,整个教室静悄悄的。
对上那一双双镜片下折射著光芒的眼睛,方堃讲的是前所未有的带劲。
课堂秩序很好,就是老这样人挤人,过道上窗沿上都趴著人不像话。
吴组教授直言,方课堂的受欢迎程度,让他联想到了几十年前年轻时的陈胡』二人。
方堃汗顏,这个他何德何能是绝对不敢接的,老教授们的讲座哪场不是爆满,教室位子没了,大部分学生都是搬著凳子去旁听。
跟人家比起来,去参加教授讲座那是为了学知识,涨见识,来他这儿,总感觉更多的是为了看看方堃到底长什么样子。
就是图个新鲜!
最后系里开会决定,给方堃换成两个班上课的阶梯教室。
教室里嘈杂了一阵,方堃刚端起杯子抿了口茶叶沫,就有一个女同学先举手,后起身。
“老师,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学《论语》以立身,读《孟子》以养气,不知《诗经》何以言种!”
唰。
整个教室一双双眼睛扭头看向教室最后面,方堃同样看著她。
“这位同学不是一班二班的学生吧?”
”老师,我是八二届经济学系二班的刘向云,我们之前见过。“
方堃示意对方先坐,他这么问自然是有讲究的,一个学经济学的都能说出这种话,你们这些中文系的学生该怎么办。
果然,刘向云刚坐,立马又有学生起身。
“我是中文系二班的朱於飞,去年在陕省《延河》杂誌上发表过文章,古代文学不能丟,与我而言,熟读唐宋散文,下笔自有章法,同理,无训詁则义理空,无考据则发展虚,杜甫的悲悯,今日读之犹痛,国家想要发展,民族想要富强,国之文学就必须强大!“
“好!”
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嗓子,多半是此撩同窗舍友起鬨,紧接著教室响起了掌声。
理科生懵逼的很,文科生却是跟打了鸡血石一样,一个个起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的学生,肚子里是真有货啊,光有货还不行,是真敢真乐意站起来表达。
甚至这不大不小的教室里还臥虎藏龙!
方堃扫了一眼名单,只恨自己上辈子没注意过,不知道这些人里有多少几十年后会成为一方大佬。
掐著时间,方堃抬手叫停,道:“你们答的都没错,快下课了,我来总结一下,学习古代文学其一核心在於道德教化和文学传承,它可以塑造人格精神,传承民族文脉。
其二在於开发你们的语言训练和思维培训,其三在於如果以后有学生想要深耕学术,古代文学则是批判的继承,创新的基础,最后,古代文学则回应了现实困境,它能给我们提供精神慰藉,启迪社会改革,就如陈平原先生所说的文学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至於这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这里很简单,背诵是基石,分析是翅膀,
希望你们多学多思,下课。“
话落下课铃声响起,时间卡的刚刚好,方堃拍手收拾教案。
“方老师,您之前说的奖励还算不算数了?“
“当然算数,来首都这么些天,大家应该读过《明朝那些事儿》了吧,我已经和陈翰伯先生谈定了,这本小说完结后將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实体书。“
方堃扬了扬手里的名单:“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名字我都记下了,首批实体书出版后,可以来我这里免费领一整套。“
“老师,是刚才只要回答过问题的都可以领取?“
“都可以!”
此话一出,整个教室的人都不淡定了。
起身回答过问题的学生只觉著中了大奖,他们惦记著方堃说的奖励,甚至在想谁会拿到,就是没想过只要是起来回答过问题的都可以领。
陈翰伯是谁,不知道的,只觉著能让方堃加先生二字肯定很厉害,可人群中总有那么几个见多识广的。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总经理,大前年参与创办《读书》杂誌,支持读书无禁区』的主张,这些跟人家前半生的经歷相比,像是平平无奇的开胃小菜。
刘向云抱著自己的小黄凳子,美目涟涟的看著离开的方。
她实在是没想到自己刚进校门,除了门口迎接的学长学姐外,自己第一个主动搭话的,就是一直心心念念的方堃。
关键是当时问对方名字,这傢伙还不肯直说,要不是来旁听,她到现在都会蒙在鼓里。
就是可惜,学长兼老师的方堃,好像已经结婚了,这让无数女同学可惜,可在听说结婚对象也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后,又传成了一段津津乐道的佳话。
方堃这边,他跑的是比谁都快,最近这段时间给他累坏了。
白天除了上课,还得时不时参加系里学校的会议,晚上先备教案,再更新《
明朝那些事儿》
虽说得心应手,可这和清閒的大学老师生活完全不搭边。
回办公室,屁股刚坐定,又有学生追来提问题,先是古代文学方面的问题意思意思,紧接著就是小说创作方面的话题。
看了眼墙上的表,方堃唬道:“快去上课,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討论。”
”那方老师,我们先走了。“
办公室冷清下来,许晓燕羡慕道:“你现在別说是咱们中文系,是整个学校的大名人,听说每堂课都爆满。“
方堃谦虚道:“我也不想,也不知道谁传出去的,一传十十传百,全过去凑热闹。“
不远处的王红红听著努了努嘴,旁人不知道,她作为跟方堃一同入学的老生,可是知道大学四年方堃有多受欢迎。
大二以上的老生就经歷过,也就这一届的大一新生跟打了鸡血一样,比追星还疯狂。
不过估摸著也就这阵子,新鲜感一过肯定会冷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