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震动!(二合一) 娱乐:分手校花,转头去追85花
毕竟前世这个时候,无论是张义谋还是陈愷歌,或者冯晓刚,都开始转向大成本的商业片,但拍的都一言难尽,就证明脱离了好剧本,他们的水平也没有高到太多的地步。
毕竟,张艺谋擅长的是摄影以及美术,而陈愷歌--更擅长搞建筑,尤其是文旅建筑,毕竟他牛的地方在於拍一部戏建一个大场景。
从97年开始,他拍《荆軻刺秦王》建秦王宫的时候,就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他们这些人或有自己的利益,或有时代的促进,好的坏的夹杂在一起,都很难评,不过对於陆一鸣来说,他未来也会做这种扶持计划。
不为別的,重生一世,总得为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人声誉、財富,以及享受生活。
也就是说,未来当他的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启这种扶持计划可以投资一些影视,甚至出剧本,但不一定导演要签下来,对於陆一鸣和公司来说,赚电影盈利就行了。
这方面不仅仅適用於导演,也適用於歌手、演员。
不过这一世,在陆一鸣的金手指下,他“点拨”著张义谋把《黄金甲》尽善尽美,不仅仅是一些虚头巴脑的情节设置,一些只是讲排场但对情节无意义的內容,当初拍的时候,该不要就不要。
反而是一些刻画人物性格、转变等的细节,该交代清楚的要清楚,电影是快节奏的展示,观眾不仅要看画面,还要看字幕一一国內观眾还好可以不用看,国外观眾就必须得看字幕了。
这就要求一些转折的地方,必须要交代清楚不能突兀。
而有了这些改变,电影的水准也上升了一个台阶一一不是陆一鸣比张义谋强太多,而是他站在一个先知的角度,从前世的观眾反馈,以及观影效果来反推。
自然而然,这一世的电影质量,整体上强出一大截,个人塑造上,也更丰满更有张力。
这个张力不同於以往,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是画面里的人物。
比如前世原版里,周闰发的大王发怒,是一开始还平静,骤然暴起。
但到了这里,从一开始气氛就是压抑的,虽然陆一鸣的表演也是骤然暴起,但有了前面气氛的铺垫,就不那么突兀。
而且人物的台词,台词內容,到语气,再到声音,暴起后也依然是有层次的升。
到了最后,身为太子的刘业,当时就被嚇得脸色瞬间变了。
这不是表演,而是当时他真实的反应一一这一点,在当时拍摄的时候陆一鸣就跟张义谋,以及刘业都交代过。
“不论发生什么,我什么样的表现,你都继续往下演。”
“这一版没演好,接下来还可以继续演。但如果演好了,那样一个真实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记录。”
“所以你哪怕受到惊嚇,也继续往下演,台词可以乱,脸色可以变,但表演不能断。”
原本刘业是中戏96级的,比陆一鸣这个上戏01级的高了五届不说,还一出道就是巔峰一一《那山那人那狗》的诸多荣誉,还有《蓝宇》的封帝,再到04年《血色浪漫》的全国知名。
而那时候,陆一鸣才刚出道。
这样的对比,本来应该是刘业提点陆一鸣,甚至指教他,但偏偏却反过来了。
如果只是以咖位来说,倒也还算正常,毕竟陆一鸣已经是国际名星了。
但陆一鸣是从表演上直接指挥了。
当时刘业並没有声,不过那时候他已经对陆一鸣的表演认可,而不是像之前认为的名过其实但他对陆一鸣的预估,还是低了。
所以真正拍摄的时候,他当时就被陆一鸣前面营造的氛围,低沉的语气、缓慢的语速,让心神沉浸到了剧情里面。
所以在陆一鸣暴起的时候,他当即嚇得心头一惊,脸色的变化,是完全真实的,也被记录下来好在他也是经验丰富,倒也没乱,又记起了陆一鸣的话,顺著演了下去一一虽然受到惊嚇,但眼珠子转了一圈后,又快速反应过来,竭力去掩饰自己的慌乱。
这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比比皆是,
而今天的影片推介会上,当《黄金甲》的片亮相的时候,无论是精美的造型、磅礴大气的场面,以及色彩、运镜等等元素,或者鲜活生动的人物,都给现场的观影者带来了別开生面的视音震撼。
“从当年的《英雄》,到今天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能感觉到张导艺术水准的提升,以及大场面的把控。”、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部的色彩、东方文化的造型,太美了。”
確实,不同於《英雄》的整体青黑灰,即使梁潮伟、张曼玉的蓝衫,也是冷色调,顶多的亮色,就是章紫怡的红衫。
相当於一点红。
但到了这一部,大面积的金黄色,不仅仅是为了衬托片名,更多是那种皇家的奢华、威严,以及绚烂夺目的隱喻一一表面多灿烂,背地里就有多糜烂。
这一场发布会后,不出所料的又上了新闻,
实际上,这个新闻还没有昨天陆一鸣和高媛媛的新闻热度高。
毕竟那是从坎城到威尼斯的延续,而这个,只是影片。
下午,马克接上泰勒来到主会场。
看到她,凯萨琳有些惊讶的道:“没想到她年龄这么小。”
泰勒不服气的道:“我年龄小,但我声音高。”
凯萨琳不觉莞尔。
隨后陆一鸣就跟泰勒开始了排练,其实以他俩唱了这么多次的默契,上场前稍微对唱一下就行了。
不过考虑到还有舞台的走位,以及前后环节的对接,所以还是走了三场。
就在这种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以及全球的瞩目中,颁奖典礼也如期而至。
“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一一大屏幕上出现了包括巩莉等人在內的照片。
虽然巩莉已经通过当年的《秋菊打官司》,拿过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后,但没谁会嫌多。
只不过,最后揭晓的不是她,而是另外一部电影《女王》的女主角、英国演员海伦·米伦,拿到了最佳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