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5章 天生將才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自接过言清递来的那本泛黄兵书,秦明便似被磁石吸附,一头扎进了兵法的世界。

白日里,他守著沙盘寸步不离,指尖在细沙堆起的城池、山峦间反覆推演,连饭食都需旁人再三催促才肯动筷;夜幕降临,他又就著油灯微光,逐字研读兵书中的阵法要义,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註,皆是他废寢忘食的印记。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这句老话,成了秦明这段时日的写照。

於他而言,这本兵书远不止是报名参军的“通关秘籍”,更像一把钥匙,轰然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门后,是他驰骋大周疆土、成为一方军阀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的三日,秦明与沙盘为伴,將书中阵法翻来覆去地拆解、重组。而言清也时常踏入院中,在沙盘前与他对弈推演。这沙盘对弈,绝非戏耍,两人皆拿出真本事,时而模擬两军对垒,时而推演攻防策略,往往一坐便是一两个时辰,窗外的日头升起又落下,竟浑然不觉。

起初,秦明对兵法尚显生疏,每一次对弈都落於下风,沙盘上代表他的“兵力”屡屡被言清逼至绝境。

可隨著对“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等阵法的熟悉度日渐加深,他的应对愈发从容。

某日推演时,他竟以一记出其不意的“回马枪”战术,打乱了言清的部署,贏下了首局。

这突如其来的胜利,让身为“陪练”的言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她虽知秦明聪慧,却未料其领悟力竟如此之强,远超预期。

又过了四五天,秦明的进步愈发显著,对阵言清的胜率已能稳定在三成以上。

这一幕,恰好被偶尔路过的梁莽撞见。当看到秦明在沙盘上与言清你来我往、丝毫不落下风时,梁莽瞳孔微缩,心中满是震惊。

要知道,在这村子里,唯有梁莽知晓言清的真实身份。

在他眼中,言清的兵法造诣深不可测,秦明能有这般成绩,怎能不让他肃然起敬?

自觉对阵法的理解已足够支撑实操,秦明终於吹响了民壮团训练的號角。

“咚咚咚!”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云层,急促的鼓声便在秦家村的演武场上响起。

民壮团的数百人全副武装,手持刀枪剑戟,身著甲冑,迅速在演武场中央列成整齐的方阵,晨光洒在甲冑上,映出一片冷冽的金属光泽。

秦明手中的兵书,正是大名鼎鼎的《虎鈐经》。

书中记载,古代战场的指挥,多以战鼓为號——这看似普通的鼓声,实则藏著千变万化的战术指令。

鼓的大小决定音调高低,频率快慢、节奏缓急,皆对应著不同的作战动作:一步一鼓,是让士兵缓步前进,稳住阵脚;十步一鼓,则是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抢占先机;若鼓声密集如雨点,便是发起衝锋的信號,需將士们奋勇向前,破敌阵、斩敌首。除此之外,主帅还能通过特定的击鼓次序,对骑兵、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进行精细指挥,即便是“鼓旌旗、鼓车、鼓马、鼓徒、鼓兵、鼓卒”等复杂环节,也能通过鼓声清晰传递。

训练之初,秦明並未急於让眾人演练行军对阵,只是让他们在原地熟悉鼓点:听到“咚——咚——”的长音,需迅速变换阵型。

听到“咚咚咚”的短音,则要举起兵器,做好防御姿態。待所有人都能精准捕捉鼓点含义后,他才开始加入行军、对阵的训练,让队伍在移动中完成阵型转换,配合兵种协同作战。

为了让训练更高效,秦明请了梁莽和拓跋古担任助手。

令他惊喜的是,梁莽对《虎鈐经》中的阵法竟也十分熟悉——原来梁莽曾是玄甲精骑的一员,而玄甲精骑惯用的战法,正与书中记载一脉相承。

有了梁莽的协助,训练事半功倍,他总能精准指出士兵的动作偏差,將自己在战场上的实战经验融入教学,让民壮团的眾人少走了许多弯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