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 多事之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13章 多事之秋

黄初四年的这个秋天。

对于洛阳的公卿们而言,堪称多事之秋。

先是夏末连场大雨,引发伊、洛溢流,房屋损毁,民人多死。

尚未来得及缓一口气,南阳战局忽而急转直下。

宛城多次告急,夏侯尚、徐晃战败、投降之类的传言不绝于耳。

期间还夹杂着任城王曹彰和太尉贾诩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薨逝。

等洛阳宫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以拱卫京都的精锐中军南下救援。

结果宛洛之间的方城通道,又被一个叫麋威的敌将给占了去。

坏消息接二连三。

令人应接不暇。

以至于期间死了一个江夏太守文聘,辞了一个典农中郎将徐邈,都显得有点无足轻重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七月末的朔日大朝会上,正在前线行军师事的侍中辛毗,忽然遥递奏表。

请求不必等待大军集结完毕,而应尽快发兵抢占昆阳、叶县,以尽快打开方城通道。

不出意外,此事迅速引发了新一轮的朝野热议。

首先,从军事角度来说,兵贵神速肯定是占理的。

也符合曹魏两代武将们一直以来的用兵风格。

更别说辛毗这个提议,是得到宗室大将,同时也是曹仁病逝之后,名位最高的骠骑将军曹洪的附议。

这件事能引起大范围讨论,本身就有曹洪的影响力在里面。

但是,之所以还是有人敢公开反对曹洪。

是因为这部精锐中军尽管是以救援南阳的名义出师,却不可能只是为了救援而救援。

中军之所以为中军,是因其肩负着拱卫洛阳,保卫禁中天子的责任。

承载着全天下最沉重的责任。

实际上,这次出兵之所以启用曹洪为主将。

除了因为当下洛阳确实没有其他足以压服中军各部将校的大将以外。

更因为这位到底是姓曹的,还是当年跟随曹操起兵讨董的元宿老将。

把这份重担交给他,天子和百官才能放心。

曹丕本人倒是更喜欢曹真、曹休、夏侯尚这些年轻一代的“宗室”。

但这不是曹休被俘虏了,夏侯尚被堵在南阳了。

而关中那边根本离不开曹真吗?

曹洪为将,本身就赋予了这支人马双重的责任。

而众所周知

求稳,就不可能快。

求快,就必然要冒风险,要赌运气。

偏偏洛阳和天子,是全天下最不能赌运气的地方。

所以这种讨论一路自庙堂迅速蔓延至坊间,形成各种或激进或保守,但无可避免塞满了私货的观点。

而这种明流暗流,最终又在七月的朔日朝上,重新回流到庙堂之上,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

以至于朝会流程一度难以正常维持下去。

最后曹丕实在看得脑壳痛,干脆提早结束朝会。

然后将几个重要的公卿,二千石,台阁要员单独留下议事。

御史中丞徐庶作为“三独坐”之一,赫然在列。

不过他自忖身份敏感,一直默然独坐一席,毫无主动发声的意思。

这时司徒华歆作为百官之首,率先发表看法:

“辛佐治诤而明军略,曹子廉勇而善用兵。臣不认为自己比此二者更明于军事,不敢妄言。”

曹丕点点头,又看向司空王朗。

后者立即道:

“臣附议!”

曹丕轻笑一声,不见失望。

很快便转向万石之下的其他官员,道:

“众卿不拘官品年位,有何想法,直说便是。”

侍中刘晔早有腹稿,第一个上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