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忙乱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此言一出,陆逊和诸葛瑾都是眉头一挑。
且说,孙英其实是孙登次子。
因长子孙璠早夭,孙英成了诸王子当中的嫡长。
理论上,确实是最合适继承王位的人。
但也只是理论上。
孙登本人还年轻,诸子也都年幼。
所以孙登直到建业被围困之前,都未来得及指定储君。
而围城之后,谁知道当中发生了什么波折?
所以除非有正式的王命留下,或者是吕范这种枢要大臣亲自作证。
否则王世子这个身份,还真的可以掰扯一二的。
便见诸葛恪果断摇头:“都没有!”
“吕公远渡海外,眼下大概正忙于寻求公孙氏的庇护,哪顾得上这边?”
“此事多半是张公自己打听来的!”
三人闻言再度对视,笃定多半如此。
心中都稍稍一松。
却也只是稍稍。
因为不论如何,经过张昭这么一闹,天下迟早知道孙氏除了鄂县的吴王孙虑之外,还有另一个继承人。
这事搞不好,会导致孙氏宗室分裂,继而让江夏这半壁江山也坐不稳妥的。
于是三人盘点一番,决定再次派遣使者去长安,询问这事怎么解决。
不管三人愿不愿意承认。
眼下能给予“吴王”合法地位的,除了孙登的遗命之外,就数季汉天子的敕封诏书最为权威了。
毕竟这吴王,是大汉的吴王。
这一次,诸葛瑾主动提出让诸葛恪担任使者。
陆逊和严畯自然没有异议。
而诸葛恪想起父亲早前的训斥,有所明悟,没有推辞。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就在鄂县的吴国君臣因为突然冒出来的孙英而手忙脚乱的时候。
邺城的魏国君臣,同样因为太行山里突然钻出一个赵云而忐忑了起来。
那毕竟是在河东和并州打了好些年仗的季汉大将。
就算过去再怎么不显眼,眼下都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如此虎将,突然来到河北跑马平原。
同在这片平原上的邺城,岂能不震动?
更别说与这个消息同时传来的,还有幽州边军的异常调动。
虽说隔得远,具体消息还有待查证。
但已经足够曹叡本人寝食难安了。
于是连夜将几位都中重臣召集议事。
正是司空录尚书事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以及曹泰和夏侯楙两个宗室大将。
当年曹丕临终托孤的四位重臣,几经波折,直到曹叡已经迁都邺城的今夜,方才第一次齐聚于御前。
君臣五人相见之后,心中不由五味杂陈。
但都无暇嗟叹各自际遇。
毕竟赵云这头常山之虎,眼下正匍匐在常山的北端,对着南边邺城虎视眈眈。
“司马卿,田、解两位校尉都算你的旧部,另一位护鲜卑校尉更是你的长子。”
“幽州诸将此番异动,你此前知还是不知?”
司马懿迎着众人表情各异的目光,从容道:
“臣万死不敢欺瞒陛下,实不知也!”
“虽然不知,却能猜测一二。”
曹叡:“说来。”
司马懿:“臣以为,幽州异动,是因为赵云自中山国东出所致。”
“……卿的意思是,诸将是来阻击赵云的?”曹叡迟疑应声。
“可朕怎么听说,涿郡和燕国的民夫并非往南征发,而是统统发往北边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