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家族的成长!洛清漪! 万物图鑑:从凡人家族到仙道始祖
自郡城归来,陈返带回的不仅是客卿令牌与一箱杂书,更是一份清晰的蓝图与沉甸甸的机遇。
与“墨韵斋”原主的交涉由周文远全权负责,几番书信往来与管家亲赴郡城洽谈后,最终以一个颇为合理的价格敲定了西城那处带小院的铺面。
陈返並未急於大肆改造,只拨了银钱让周文远寻了可靠匠人,先將铺面与后院简单修葺加固,清理乾净,掛上“陈氏別苑”的朴素牌匾。
一个在郡城供家族落脚、联络、观望的桥头堡,悄然落成。
而与此同时,清水镇本家的產业运转也愈发稳健蓬勃。
先是那新设的金缕阁。
苏晴的设计灵感在“文心雕龙”天赋滋养下越发泉涌,结合郡城带回的新式样灵感,几款融合暖玉与星辉草叶脉络、寓意“福寿安康”、“青云直上”的限量髮簪与玉佩推出,竟在贵妇圈又掀起一波小热潮。
“巧手夫人”的名號,开始被更上层的圈子悄然提及。
订单依旧排得满满,但求精不求多,利润丰厚且低调。
於红玉稻新种所制的赤阳春產业。
时间更长的第二批、第三批灵酒陆续出货,醇香更甚。
李掌柜严守“限量”铁律,將“赤阳春”的稀缺性与高端定位牢牢立住,將其打造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徵。
银钱如涓涓细流,持续充实著陈家的底蕴。
“陈氏丰產稻”在周边数县推广效果异常显著,多地传来丰收喜讯。
陈家“泽被乡梓”的善名在官府的推波助澜下广为传播,县丞周文清因此得了上峰嘉奖,对陈家更是亲近。
清水镇陈宅,儼然成了方圆百里的乡贤表率。
护院堂新增至十八人,赵铁柱在柳芊芊指点下,將《磐石阵》练得有模有样,寻常宵小根本不敢靠近。
而隨后简单修葺后的“陈氏別苑”也是逐渐成为了家族成员前往郡城的中转站。
苏婉曾带著平安、琼琚去探望过瑞霖一次,在別苑小住几日,让平安见识了郡城繁华,也让琼琚对金缕阁未来可能的拓展有了直观感受。
柳芊芊更是借护送之名,行“探夫”之实,在別苑与前往武馆指点后顺路停留的陈返温存数日。
陈返的生活,也进入了一种充实而规律的节奏。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仍沉浸於书房与静室。
天枢阁藏书楼浩瀚的典籍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
结合万物图鑑的解析推演之能,他改良功法的效率更高,范围更广。
不仅为家族核心成员持续优化著道路,甚至开始尝试为护院堂不同资质的成员定製更细化的锻体方案。
他手稿上的推演符號愈发玄奥复杂,偶尔泄露的气息,让柳承宗都感到深不可测。
而出於对『客卿』的责任,每隔一两个月,陈返会前往郡城小住几日。
主要目的是探望瑞霖。
小傢伙在雷万钧的严格教导和陈返改良功法的加持下,进境神速,六岁半便稳固了铜皮境,开始向铁骨境迈进,成了天枢阁新一代弟子中的风云人物。
陈返每次来,雷万钧必亲自相陪,请教探討武学疑难。
陈返也不藏私,结合自身推演和对典籍的理解,往往三言两语,便能点出关窍,让雷万钧豁然开朗,大呼
“听君一席话,胜练十年功!”。
渐渐地,陈返在天枢阁內已非秘密。
他偶尔在演武场旁观弟子演练,隨口一句指点,便能令困扰弟子多时的瓶颈鬆动。
他对不同功法优劣、內息运转精要的见解,让许多教习都受益匪浅。
不知从何时起,“武道理论宗师”的名號,开始在天枢阁內部,甚至在一些与天枢阁交好的郡城武道圈子里悄然流传。
虽有人因其显露的境界而心存疑虑,但那些实实在在受益於他指点的弟子和教习,却成了他最坚定的拥护者。
雷万钧更是乐见其成,陈返的名声越响,对天枢阁的声望提升越大。
这一日,陈返如常在郡城“陈氏別苑”的书房內翻阅著一卷天枢阁借出的、关於上古导引术残篇的注释手稿。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拂过新栽的几丛翠竹。
周文远轻叩房门,脸上带著一丝异样:
“老爷,门外有位小姐求见。自称姓洛,说是…仰慕老爷学识,特来请教琴艺与武道相通之理。”
他递上一张素雅的名帖,上面只有清雋的三个字:洛清漪。
陈返微微一怔。请教琴艺与武道?这理由颇为风雅却也少见。
他接过名帖,指尖传来名帖纸张特有的温润细腻之感,绝非寻常之物。
洛清漪…这个名字並无印象。
“请至前厅奉茶。”
陈返放下书卷,略整衣冠。
对方以礼相待,又是女子,於情於理都该一见。
前厅內,洛清漪端坐客位。
依旧是一袭淡紫衣裙,气质清冷高华,如同空谷幽兰。
她並未带护卫,只有一位面容普通、气息沉静的老嫗垂手侍立身后。
“陈返,见过洛小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