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8 军户 分田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一个三十多岁的庄稼汉子道:“是啊是啊,给张将军手下当军户是有出息啊,只不知道啥时候张将军再招兵,到时候俺们家大虎一定也让他去应征。”

分田,这才是文远整个军政组织架构之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样一个大杀器,所产生出的巨大影响绝对足以令整个天下都为之震荡!文远对此颇为期待。

至于所征每亩的田租,考虑到当时耕种技术还相当粗放,一年一种不说,亩产也不过三、四斛,即便文远开垦所得都是良田,又有滹沱河水灌溉,文远保守估计亩产也不过六、七斛,去除五口之家以及生出一年口食,还要预留种子,上缴租赋,如此一家一年下来余粮便剩下百余斛。如此,即便是遇上灾年,麾下军户也不至于饿着肚子。

虽然此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地面上还积着一层薄薄的残雪,但军户们心情亢奋,丝毫不惧严寒。

第三,秋收第一年,每亩地征收五斗粮食以资军用,第二年征粮一斛,此后便依此例不变。

那庄稼汉旁边的邻居道:“徐大哥,你家不是就大虎一根独苗吗,今年才十六,你能舍得?”

文远笑眯眯的坐在台上,看着一个个士兵走到自己面前抽号,他们每一个人都带着兴奋激动的表情,小心翼翼的抽取签号,走到文远面前时,一个个感恩戴德的拜倒在地,许多人拿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的热泪盈眶。

…………

当日文远全军上下近三千人全部汇集在校场之内,下曲阳两万多百姓全部放下手中伙计前来围观。一个不算太大的校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到处是黑压压的人头,接踵摩肩。

军户制的好处就是军户拥有土地,不征赋税,只需提供兵源,战时为兵,闲时务农,军队自给自足,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避免了征兵制增加农民负担和妨碍农业生产。

汉时实施的征兵制,及义务兵役制,只是复原制度还不健全,所以有了汉乐府中所说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现象。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征兵的数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黄巾百万,择其精壮三十万号为青州兵”,吴国还迫使山越出山为兵,见于史书的就有十几万。

而且文远所实行的并非照搬原来的军户制度,而是与募兵制相结合,只有招募合格,才会成为军户,毕竟部卒的精锐才是他考虑的重中之重。

第二,所有开垦的土地,来年春耕时将由县府借与种子,农具,耕牛,没有存粮的军户文远还会借与米粮,所欠待秋收时归还或者付钱赎买。

虽有缺点,文远却不肯因噎废食,如今天下乱势将起,为了稳定麾下士兵军心,使他们奋勇作战,编户分田之举都在所难免,何况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本是大得民心之举,一旦传扬出去,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跟着他干,就一定有好日子过,到时民心所向,文远所到之处,百姓还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不过军户制也非没有缺点,一是容易废驰,国家一旦长年没有战事,军户就会因为军官奴役、掠夺军户妻女、政府加派杂差等产生逃亡,久之就会变得老弱而不能战,有的军官隐瞒逃亡或绝嗣军户不报,私占其土地。到唐的后期,由于府兵制的破坏,唐政府为可战之兵,只能听认藩镇割据。明代更是如此,中期以后卫所兵不能战,不得不大量募兵,戚家军就是当时最著名的。

一个军户的家属感动的道:“张将军好人呐!真是咱这些穷老百姓的救星啊!俺家狗蛋能跟着张将军当兵,俺一家光荣!”

文远当众公布了分田到户的具体措施。

第四,所有军户必须在一月之内将亲眷迁入下曲阳,没有亲族眷属的军户暂时不予分田。

校场外,气氛相当的热烈。

看到这一幕,文远也是喉咙发紧,眼皮发酸,这就是咱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啊!他们经年累月的在面朝黄土耕种劳作,所求的就是那么简单,只要能得一日两餐温饱,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就会感恩戴德,真心实意的对你好。

可是就在这个世道,这些穷苦百姓受尽了大地主大世族的盘剥,衣食无着,最终沦为佃农努力,一生都在地主的庄园中劳作,战时还要充作他们的私人部曲,连死都不敢死在家里,买儿卖女,惨不忍睹。

正所谓:“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岁小不登,流离沟壑,嫁妻卖子。”

如果眼前站的是一帮肥的流油的世家豪族,文远肯定磨快了刀一同狠宰!可是这一帮可怜至极的人站在文远面前,你扪心自问,自己舍得那么残酷的剥削吗?

所以文远暗暗决定,要吃就吃大户,要宰就宰世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