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这位无鞅真人云游四方来到翠霞山脉的时候,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时日无多了,便就萌生了在自己临死前,将其一生的运转识海的道术传承下去。(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不过像他这种异想天开的法术根本是不为常人所接受的,若是单独修炼这《易象诀》的话,对于自身修为境界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无鞅真人高瞻远瞩,本想留下道统,但又怕被人当做疯子一样毁掉自己毕生心血,因为他所创立的《易象诀》古怪非常,又只有他一个人修炼过,所以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毕竟涉及到脑海灵魂的修炼。
所以,思来想去,这位无鞅真人最后还是选择了以一个‘缘’字来决定这《易象诀》的命运,不过罗羽在看到这些的时候,心中不禁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这位元婴后期的无鞅真人为如何留下衣钵的事情想破了头皮,但那是的真实情况是,无鞅真人心中还只是有所感悟,《易象诀》具体的修炼之法连无鞅真人自己都还不知道。
这倒真是好高骛远了。
据其在后面概述中所说,当时的《万象诀》还只是具有一个锥形,连个婴儿都算不上,未来是否会具有其相想象的那般厉害更是说不准,毕竟这个婴儿长达以后是能威震千古、永流仙名还是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错误的功法、修炼以后最终发狂、走火入魔等等都不一定的。
当罗羽看到最后的时候,果然印证了他心中的猜想,对于无鞅真人也不禁莞尔。
对方在余下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将心思全都投入到创立《易象诀》的事情中来,可这位无鞅真人显然低估了创立一门颠覆修仙界常理的功法有多困难,即使是在坐化之时,无鞅真人云游天下,博览了各种功法口诀作为参考,却也仅仅是将《易象诀》描述了一个大概,具体的细节完善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为什么说不到五分之一呢?
是和功法的特殊性有关。
在罗羽认真的研读了一遍后,发现这部功法划分极为特殊诡异,共有金、木、水、火、土五个部分,而无鞅真人仅仅是将水属性一道创立出来了,其它的几个部分连无鞅真人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的。
修仙者都是谨小慎微的,脑海中的神识牵扯到一个人的灵魂精华,稍有差池,轻则癫狂、重则弊病!
并且上面所言,一旦修炼者使自身的神识开始变得柔软起来以后,即使是没有完全收放自如的在滔滔江水和涓涓细流之间变化,都会使得修仙者得到许多好处,比如神识远超同阶,就算是越级相比较也不是不行。
翠霞派传闻无鞅真人和结丹祖师比较神识的强弱,结果不分胜负便是个很好的列子。
按照上面所说,学习这残缺的《易象诀》需要从炼器之道入手,这和无鞅真人炼器圣师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一个炼器圣师总结出的规律有多可怕,恐怕这世上很难再有什么法器、法宝能逃脱这种规律了。
而这位无鞅真人却另辟蹊径,从千余年对于法器修补的经验中创立《易象诀》,以一种特殊的神识运转之法,可以将到手的法器稍加研究,便能领悟到法器上面刻绘的阵法精妙,并且为自己所用。
这无鞅真人在当时为了试探《易象诀》的威力,将自身修为压制在筑基期左右,果然发现能转为滔滔波浪般的神识竟然抵御住了结丹期修士神识的压迫,彻底证明了修炼《易象诀》的确是有增强神识的作用,还有一点好处是无鞅真人也不确定的,因为按照道理,若是修仙者慢慢通过修补各种法器而使自己的神识柔化以后,应该是在对水属性阵法的领悟和修炼水属性的功法方面有很大裨益的。
而此老通过千余年对各种法器法宝的修复经验、在一千五百多年中无数次将神识压迫去探索各种阵纹之间的奥秘,才终于是有所感悟。
罗羽一直就在寻求一种能锻炼神识的方法,现在这《易象诀》无疑是在雪中送炭,更不用说《易象诀》能让罗羽从法器阵纹中领悟阵法奥妙,要知道这可是很不一般,此举看上去用处不大,那是他所接触的层次还很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