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哧”那懒洋洋的男人看着王振鹏和李大超进退不得的傻样突然笑出声了:“别紧张,我没枪也没带人。你们是来救静雪的吧!”
王振鹏大喜,点头道:“哪敢问兄台是?”
“什么兄台戏台的?我是你大舅哥,呵呵”
“二哥,你胡说八道什么呢?”袁静雪羞红着脸从这男子后面走了出来,水汪汪的大眼睛深情的看着王振鹏,然后又不自觉的把头低下去了。
原来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袁静雪的二哥,同母兄弟,有青帮达人之称的袁克文。
“呵呵,你们昨天来探消息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也就是遇到我了,换个人你们今天就栽在这里了。快走吧,和叔等下就回来了。”
王振鹏连忙拱手道:“大恩不言谢,静雪二哥,有空到南边来,一定重谢。”
袁克文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谢不谢的就免了。。。哎,哎,怎么又翻墙啊,府里没多少人,走后门出去吧,什么毛病!”
王振鹏一脸尴尬的拉着袁静雪就走,袁克文咳嗽了一声道:“就这么走了?”
王振鹏定在原地,一脸不解的问道:“那二哥您的意思?”
王振宇思来想去,也没觉得靠几个笔杆子就能动摇自己手底下的枪杆子。因为军队对自己的忠诚绝不是简单的依靠信仰,还有利益的关系在里面,放眼全国,以银元为计价单位,普通士兵月饷拿到八元的有几家,整个北方北洋是最高的,六元每月,可实际到手只有二元四角。打倒自己容易啊,国民政府拿什么发薪水给这些士兵?税收?
王振鹏拱手道:“正是在下三哥。”
“好类,排长,虎子昨晚搞来条狗,中午有狗肉火锅吃。”一个大头兵愉快的答道。
王振鹏心里一惊,仔细看了看问道:“你是?”
“放心了,妹妹”袁克文见三人出去了之后,却突然回过味来:“嘿,这小子,还真是冤家。。。”
然后张治中转身道:“你们好好站着,我等会回来,这是我老乡,我送送。”
就在王振鹏他们逃往天津准备走海路南下的时候,6月10日,在南京,一场有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正在进行,而引发这场讨论的导火索是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宪兵司令部司令杨万贵中将代表军事委员会向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递交的《关于禁止公民非法持有枪械》的提案。
这份提案作为第一届国会民国五年第三次会议的第六份讨论案在为期七天的会议的第三天下午进行的表决,在议长章太炎的主持下,全部361名国民代表,实际出席307人,以赞成221票,反对71票,弃权15票通过了这一项议案。
以《沅江日报》为首,《青年军报》,《国社党报》,以及《南京日报》和《武汉日报》对此自然是不遗余力之反击:“。。。所谓民主,不在于其表面形式,而在于其是否保护国民之民主和自由。如英国之情形,国王尚存,民众无枪。然民众可选举议员,罢免政府,尔能视之为袁贼之帝制独裁政府乎。。。”
半个月后,袁家在顺天时报发布消息,宣布袁家和袁静雪断绝关系。。。
王振鹏哦了一声道:“在下湖南宝庆府王振鹏!”
那军官微笑道:“张治中啊,保定步兵科第三期的学弟啊。你不认识呢?”
人生还真的是充满了偶然,为了躲避可能出现的搜捕,三人最后选择从朝阳门出去的,王振鹏充满感慨的道:“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我还在拱卫军当见习军官,那晚有车队要出城,我不许。结果三哥来了,告诉我,他只所以成功,就是在关键的时刻打开了一扇门。。。”
言罢王振鹏就拉着袁静雪就走,袁静雪转头对袁克文道:“哥,照顾好咱妈!”
“哥。。。”袁静雪撒娇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