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丢出观道观
人心不是街面,能够一场大雨过后,就一下子变得干干净净。
京师那场帝王将相和贩夫走卒眼中,皆是神仙打架的风波,依旧涟漪不断,当时陈平安帮着种秋给阎实景他们教拳,当时少年那些凑热闹的朋友,就是涟漪之一。老将军吕霄走下城头后,跟孙子孙女吹嘘自己跟陈平安是忘年交,也是,状元巷附近许多户人家的搬迁,更是。
丁婴一死百了,俞真意御剑远去,只留下种秋收拾残局。
送了曹晴朗去学塾,陈平安原路返回,撑伞行走在依然寂寥冷清的大街上,随着朝廷逐渐放松对这座坊市的戒严,街道上已经可以见到稀稀疏疏的路人,但人气还是很淡,多是一些胆子较大的江湖人士,来此瞻仰战场,对着街上那条被鸟瞰峰剑仙劈出的沟壑,啧啧称奇。
至于牯牛山一带仍是禁地,被圈禁起来,朝廷下令越过雷池者杀无赦,出现了许多钦天监官员的身影,俞真意留下的那栋简陋茅屋,也未拆掉。
一些武林豪侠瞧见了陈平安,只当是跟他们一样来此仰慕宗师风采的人物。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去往那座武馆,登门拜访,门房见他不像“挑馆子,砸招牌”的角色,又气质不俗,便不敢怠慢,很快去跟馆主通风报信,教拳的老师傅亲自来迎接陈平安,听说后者是慕名而来,颇为自得,随从弟子亦是觉得脸面有光,主要是关于武馆授拳的章法路数,陈平安说得头头有道,寥寥几句,就说到了老人心坎上,显然事先是确实听过武馆名声的,京城武馆,真正的收入,还是捞到几条憧憬江湖且兜里有银子的大鱼,有了这些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撑腰,武馆才能有油水,吃得住苦、有天赋的弟子,是里子,来武馆混个热闹的公子哥,是面子,两者缺一不可。
老师傅在正厅款待陈平安,让弟子端上了茶水,开始闲聊。
聊到了涉及武学根本的校大龙一事,老人没有深谈,也不会这么不讲究,随便外传细节,只是感慨哪有那么容易找到好苗子,运气好,四年五载,收到这么个得意弟子,运气不好,十年都碰不着一个。
看到了一个枯瘦小女孩,偶尔会去城外看几眼某个小土包,青草依依。
为何种秋没有对阎实景太过失望,并非种秋对这位少年没有寄予厚望,而是陈平安本身已经给出过答案,种秋可说“拳高莫用”四字,阎实景暂时说不得做不到,一样的道理,“迎敌三教祖师,撼山拳意不可退”,陈平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说得到也做得到,但是阎实景如今抓不住其中精髓,不用强人所难。
蒋泉高声问道:“小兄弟,考中之后,我该怎么找你啊?”
说到这里,蒋泉灿烂笑道:“说不定将来还能有一个诰命夫人呢。”
对与错,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
一位励精图治、变法改革的松籁国重臣,所用嫡系七八人当中,有大半数假借变法之名,谋取私利,排除异己,或是揣摩帝心,暗中结党,最终变法失败,那位重臣入狱之后,犹然慷慨,只恨壮志未酬身先死。
老道人出现在陈平安身边,笑问道:“怎么不直接告诉他真相?”
然后蒋泉摇头道:“钱我就不要了,出去摆摊子,帮人写家书,写对联什么的,总能养活自己,没理由收了这钱,让顾姑娘在家族里受气,白白给人看轻了,不过还要麻烦你回家后,写封信给她,就说只管等我考中进士!”
陈平安轻声道:“什么都不告诉他,什么都告诉他,以及三年之后,不管蒋泉有没有考中,都让种国师帮我告诉他,我觉得第三种选择,对他和对顾苓,都会更好一些。”
陈平安还是摇头。
其实他内心一直在打鼓,站在此人身前,蒋泉有些自惭形秽。
通过阎实景和他小师妹的对话,陈平安已经明白自己的“不同寻常”,种秋弟子这样的天之骄子,魔教鸦儿和簪郎周仕,无论是修为还是心性,竟然都不如他,但陈平安目前仍未看清楚自己在藕福地的举世无敌,好在陈平安已经模模糊糊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迹象,这就是踏踏实实的一步,这是纯粹武夫的一大步,浩然天下许多八境、九境武夫都不会有的心境机缘。
便是此理。
两位同乡知晓蒋泉的心结所在,今天便带着他去临近一座坊市购买书籍,说是购买,其实三人都囊中羞涩,翻一翻某些版刻不多的圣贤书籍,远远瞅几眼如绝色佳人的孤本善本,解解眼馋罢了。
不等陈平安询问最后一人是谁,老道人伸手一抓,已经扯出一个枯瘦小女孩,一拍她后脑勺,她摔了个狗吃屎,扑倒在道路上,抬起头后满脸茫然。
陈平安最后看到了自己,看了一眼那口水井。
陈平安突然收回视线,笑了起来,离开水井旁,虽然什么都没想明白,但是想通了一件事情,那个惹人厌的小女孩,得教一教她一些为人的道理,从最简单的教起,要是教不懂,教了还是没用,那就不用再管了,可教还是要教的,教过之后,她最少知道了何谓善恶,再为恶,或是向善,就都是她自己的事情了。
蒋泉赶紧摆摆手,“这句话你莫要在书信上说了,未必做得到的,我且放在心里,真有那一天,我再来带她来找你,要她知道我今儿就有这份心思了。”
蒋泉与两位好友离开坊市,远处,那个送信人,就撑伞站在街边一处屋檐下,目送穷书生渐渐远行。
但是陈平安没有意识到,他练拳百万之后,才有此开窍,可练剑一事,他却早早学会了活学活用,齐先生在古寺那破开粉袍柳赤诚一剑,剑灵在山水画卷“出鞘”一剑,自己劈向穗山一剑。
蒋泉抱过琵琶,却没有接过钱袋子,好奇问道:“你不是顾家子弟吗?为什么愿意偏袒顾姑娘?”
其中艰辛坎坷,郑大风就是一例明证,天资足够好,境界已经足够高,堂堂九境武夫,可直到老龙城,在那生死一线,才因为旁人陈平安的言语,悟出“弟子不必不如师”一理,才破开瓶颈。
蒋泉会心一笑,心里有了点底气,像是在鼓励自己,使劲点头道:“又岂在朝朝暮暮!”
老道人站在他身边,“按照约定,你可以带走藕福地的五个人,其中四人,我帮你选了。”
陈平安将那四幅画收入飞剑十五当中,与老道人拱手告别。
在掌柜不耐烦的眼神当中,三人悻悻然走出书铺,看到外边站着一位持伞背行囊的年轻男子,望向蒋泉,问道:“是蒋泉吗?我是顾苓在京城的亲戚,有事找你。”
那人转身离去。
于是他一挥衣袖,陈平安一步走出了藕福地,竟是桐叶洲北晋国外的驿路上。
看到了游侠儿冯青白与唐铁意的称兄道弟,在边关城池上,两人对坐饮酒,拍膝高歌。
这是陈平安练拳以来,第一次活了,开始尝试着自己去想得失,迎敌期间,悟得种秋的顶峰大架就是例子。
老道人一手按住陈平安肩头,说道:“接下来你就更不知道了。”
下一刻,老道人带着陈平安,见到了一位穷首皓经的老夫子,下笔如有神,对于子孙却约束不多,去世的时候,毕生心血被子孙四处兜售无果,气愤之下,干脆付之一炬。
老道人笑道:“不知道对错是吧?”
老道人说道:“历史上那些冤死的忠臣,枉死的骨鲠之臣,死谏而死的国之栋梁。”
老道人望向远处,“我自会还给陈清都。”
陈平安望向这位身材高大的老道人,问道:“长生桥怎么办?”
老道人说道:“皇宫需要借着曙光降临的时分,喝退一些冤魂。你觉得是谁的冤魂?”
两次去往私人书楼翻书看,家中藏书数万卷,大半都是崭新无比,许多书籍过了好些年,翻开后依然墨香依旧,那么多圣贤道理和美好的诗篇,无人领略。
一场小雨又来到人间。
老道人这才笑了起来。
昨夜跟她聊天,问她几岁的时候,她说自己九岁,还随随便便伸出了双手,其中一只手掌弯曲了一根小拇指,而其余四根手指极其笔直。
在这之前,哪怕明明知道簪郎周仕不是真正凶手,他仍然下定决心,按照种秋事后说法,如果真有那五个名额,就用其中一个,直接将周仕“收入麾下”,一拳打杀。在这之前,他对那个枯瘦小女孩充满了厌恶,却不知道为何,甚至不愿深思多想。不过也不是没有半点收获,他开始觉得自己多放了一枚雪钱,哪怕那枚雪钱,挨着书中那句他认为极其优美的诗句。
他怯生生问道:“你为何帮我?”
老道人手中拿着四支画轴,随手丢开,在陈平安身前依次排开,悬停空中,其中一幅画卷自行打开,上边画着一位端坐的龙袍男子,“这是南苑国开国皇帝魏羡。”
陈平安还来到了南苑国京城外,见到了那位名叫顾苓的女子,见到了她与书生蒋泉的初次相逢,看到了他们的相逢相识,相亲相爱。入京之前,下了一场大雪,刚刚完成一桩刺杀的顾苓陪着书生去赶赴科举。
女子独自站在大雪中,这一年,她遇到了一个读书人,在她晦暗血腥的人生当中,就像又下了一场雪,大地茫茫干干净净,让她误以为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女人。虽然明知道大雪定然消融,她还是那个坏女人,可是能够有这么一场相逢,都算老天爷没亏待她。
陈平安问道:“姓什么?”
那人淡然道:“我们顾家在京城好歹是官宦门庭,虽说顾苓这一房顾氏在地方上,仕途不振,听说还有人混了江湖,已经好些年没脸皮跟我们联系,这次她主动找上门,一开口就是借钱,家里长辈不太高兴,倒不是在乎这点银子,只是觉得有辱门风,不愿认这个亲戚,顾苓执意要借银子,还信誓旦旦说你肯定可以高中,所以她很快就可以还上银子,那人还会将她明媒正娶,家里长辈深知科举不易,岂会相信一个穷书生,可以考中进士,便跟顾苓要了这把琵琶,才愿意借钱给她,同时要求她答应一件事,只有等你考中了进士,才答应你们见面,如今她已经在返乡路上,也绝对不会与你书信往来。”
蒋泉愣在当场。
穷书生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真是富贵门庭走出的世家子弟。
老师傅还说练拳不单单是强身健体,更像是给学拳之人递兵刃之举,首重武德,不然教出来的弟子武艺越高,若是心性不佳,就喜欢仗势凌人,就越能闯祸,一言不合,三两拳就打死了人,最后还不是要连累门派和武馆。
“魔教鼻祖卢白象。”
老道人脸色阴沉,心情不算太好,就想着要将陈平安丢出藕福地。
一开始练习撼山拳,为了吊命,那是埋头苦练,按部就班,不敢有丝毫偏差,六步走桩和剑炉立桩,一遍又一遍,几乎都要被他把拳架子给打烂了,烂熟于心,融入魂魄。哪怕后来在竹楼被崔姓老人授拳,还是老人教什么,我陈平安就学什么。
只得收起伞的陈平安摇头。
练拳要修心,陈平安两次询问种秋最得意的小弟子阎实景,为何不敢出拳。
胡乱折腾了半天,小女孩呼喝声中,来了一个气势汹汹的回旋踢,结果把自己给摔得不轻,起身后就觉得饿了,一瘸一拐去灶房那边偷吃东西,她觉得自己已经学得了一身高明武艺,打算等到曹晴朗回来后,先拿他练练手,当然前提是陈平安不在场。
陈平安离开武馆后,回到住处,枯瘦小女孩在屋檐下发呆,滂沱大雨转为淅沥沥小雨,她见到了陈平安后,咧嘴一笑。
不是说这不好,而是拳练到这一步,若是崔姓老人看在眼中,叫半死不活,已经殊为不易,只是还不够,想要更进一步,更非吃得住苦就能成,需要机缘去开窍,外人不能说,说了反而不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