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首席钢琴顾问(4K二合一)  旧日音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66章 首席钢琴顾问(4k二合一)

用理性的手法拆解了拉二几处大的情绪段落后,维亚德林开始谈整部作品的指法设计。

“引子过后的这片音群,都先是一个分解八度,再是带着五度音程的迂回上升琶音,像我除去八度,后面的用一只手就能完成,你们不能和我比你把它写得太快了,此处指法如果只利用右手来完成除去八度音程之后的琶音,这种速度要求会相当困难。”

“是这么回事。”范宁深表认同。

更要命的是这里的主旋律还在乐队,钢琴只是营造狂暴的音流背景,它要去合乐队,不能喧宾夺主,还要兼顾音流中最低处的打击感。

也就是通俗来讲的“在跑动中继续敲钟”。

“你是怎么处理的?”维亚德林问道。

“左手弹奏前4个音,与右手配合完成整组琶音。”范宁答出了自己觉得顺手的方法。

“原理?”

“原理.”范宁皱眉思考起来。

要他模仿的演奏方式最多重复三遍,普适性较强的解决法他能举一反十,至于原理层面的理论性东西.

总之他脑子里已经铺好了干燥的燃料,只需一个火星就能成片成片地烧起来!

维亚德林觉得,这么比起来,他以前教过的那些公学子弟或贵族小姐,哪怕是自己选择性传授的,也简直太

要是早点遇到教学体验感这么畅快的学生,或许自己的嗓门现在不会练得这么大!

“先休息一下?”

“第二种,指节重音,大概是对应‘-’记号,下键速度相对更缓,揉进去。

维亚德林评价完后,继续开始了范宁所期待的归纳和点拨。

“这家伙”维亚德林摇了摇头,把头往沙发上一靠,拿起了范宁的旧日交响乐团招聘公告,他昨天还没来得及仔细了解其内容。

从“超级大平层”的落地窗向外看去,外面傍晚的暮色已经降临。

时间已到晚上九点多,普三了他前两部作品加起来的时间。

再加之自己今天可是足足学了七八个小时的钢琴!换做那些平时不好好练琴、准备不充分或灵感低下的学习者,以维亚德林这个信息量,怕是半个小时都消化不了。

这里若拆成一周一课一小时,就是两个月的求学时长了。

“那我保证它的业务量将在日后上升到新的台阶,这就是俗称的‘内循环格局’.”范宁脸上笑开了,随即提起公文包,走向工作层一侧的蒸汽升降梯间。

在深入对重音进行思考后,范宁指尖下的普三变成了戏剧性十足的演绎,时而粗野狂暴、时而娇媚玩味、时而光芒四射、时而安详宁静、对比丰富而变化万端。

“想展示出这部作品的特质,关键就在于把握住各片段重音的精髓,营造出活力四射或光怪陆离的打击效果”

“这个连接部,第41小节,和弦也一样,用力!锤击!”

“第四种,最强的锤击重音,想象倒拱形的符号更锐(v),一般在f及ff以上力度中运用,触键凌厉快速,第三关节架好,指尖硬挺,突出强烈的打击感。”

人均2-5磅的用餐标准,日均100组的客流,这还只是小部分营收,其点心外送业务近几年市场反响越来越好。

范宁当即学以致用,按照之前的思路,标出和声进行中的经过音和延留音,并突出主要功能块。

时间过去四个小时后,维亚德林大手一挥。

至于唱片,则是十场标准统一:对应唱片销售额的5%。

维亚德林侃侃而谈。

也就是说霍夫曼唱片公司给他签下的35%分成条件,他自己或“旧日交响乐团”只拿30%,另外5%给独奏家。

总觉得哪里差点意思。

“核心在于用5-1指转3-1指的手腕转动来弹奏左手八度与上方五度,符合人体的发力习惯,也便于强调重音,因此举一反三,在后续以八度为基础的同样结构的琶音织体里,均可采用这种方式。”

维亚德林开始一条条阐述“拉二”的指法或踏板的设计原理,让范宁触类旁通。

他把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总谱往上一架:“会长,您要是没有意见,我可以弹到明天天亮!”

“很好,下一个呢?”

“我的状态比来时还要好。”

报酬开低了,也是折了旧日交响乐团的身价。

“第一种,指尖重音,大概是对应‘>’记号,一般用于mp-p-pp等弱力度音群中的相对强调,你的第三关节要积极运动起来,落键直接轻松,再来一点小小的颗粒性。”

“看第15小节的这里,用哪种?”维亚德林示意范宁注意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一个sol。

范宁在心里走了一遍悠扬的乐队序奏,脑海中的弦乐震音逐渐高涨,然后舒缓和宁静被打破,他双手齐刷刷地奏出明快、欢愉而节奏感十足的钢琴主题。

好像是一句耳朵听起茧子了的话.维亚德林忍不住想道。不过他深信,范宁说的多练,那真的是多练。

他对柴一用的关键词是“点”、“线”、“面”,拉二是“指法”和“踏板”,而普三只用了一个词。

“事实并非您想的那样。”范宁嘿嘿一笑,“您知道,身为一个艺术场馆负责人,考量一系列艺术沙龙等活动上的茶歇点心问题,是非常合理的”

从指法到踏板,范宁点头如捣蒜。

只能说,作曲和指挥有另外的成就感,但取代不了弹钢琴的快乐。

范宁想了想,在第一个和弦进入时不踩踏板,直到复功能叠加时才踩下并保持到段落结束。

“不不不,你听我。”

范宁尝试第二次。

“你不需要用餐?可以叫人送点吃的上来。”

“继续往后弹,继续踩,不要换得那么频繁。”

“进餐?上了这种课,还需要进餐?”

“旧日交响乐团首席钢琴顾问.”维亚德林念出上面的字,“你名字倒是起得充满噱头,随意吧,挂个名而已。”

“原来如此。”

刚刚这个家伙口中的“内循环格局”,怎么听起来那么怪怪的?

“此处右手看我的连线分组,每一组都以1指开头,内部的指法就全部化解为常规方式了,伱的呼吸也用这个分组来处理”

“这绝对十分重要。”范宁一本正经点头。

“你或许可试试在聚光灯下被指挥和乐队环绕着演奏。”维亚德林给他泼了盆冷水,“那时你再看看,这些处理你还能手脑并用地发挥出多少,听听你的声音是否能和乐队抗衡,甚至主导音乐的流向。”

“第三乐章这里的左手,指法不同但原理类似:缩短与根咅的距离。上方和弦尽量避开5指,并且利用手腕转动,在和弦与跟音之间创造把位感,以达到缩短距离的作用,嗯,这种片段的把位感相当重要”

“会长,我觉得我对这三部作品的理解已经贯穿云层。”范宁有些得意忘形地站起来笑道。

准备回旅行酒店休息之际,范宁用期待的眼神抛出了最后的话题:

“第三种,手腕重音,或可想象音符上面有个倒拱形(u)的符号,手指触键后,手腕带动指尖转动一下再提起。”

想弹好一部钢协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重音”。

“延音踏板别怕,大胆跟着踩下去。”

“有点小附加条件,您看第16条款。”范宁含笑提醒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