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腔起——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
萧父有点吃味,萧母理都不理她,在女儿和女儿闺蜜的吹捧中,傲然落座。
“怎么样?”
萧父没有哭,却一直仰着头,在萧雨打算再看一遍的时候,主动找借口避开,他怕自己真的忍不住。
曹轩看着台下的豺狼虎豹,恶鬼凶神,难忍悲愤,而mv背后的整首歌也真正到达了真正的高潮。
有的时候,古兰陵包含了枣市、济市、临市等部分地区,甚至苏省的徐市,在某些时间段也属于古兰陵的一部分。
“看着眉眼像。”
“先匀给爸爸几张吧,我放在车上听,再送同事几张,多少钱我给你补。”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
很多人玩梗【兰陵=枣市】,这句话对也不对,因为古兰陵面积很大,而且每个朝代的面积不一定相同。
烈焰、灰烬、依旧伫立在舞台的隐隐人影中,《赤伶》 mv的最后几句歌词用戏腔缓缓道出。
“确实不错,词好,但我觉得声音更好,有点像上学时坐在后桌玻璃窗前的白衬衫少年,很干净和清爽。”
对于《赤伶》这首歌,四个人都没有任何的评价。
“对对对,我妈说的对,就是这种感觉。”
是夜,戏院灯火通明,日本人坐在戏台下喝酒吃肉,放肆谈笑。
mv里,剧院前后突然有人锁住了大门,一桶桶火油扑上戏院,熊熊大火燃起,所有的日本鬼子惊慌失措,狼狈奔逃。
几片战火外景镜头闪过,日本鬼子进城,翻译官要求戏院给他们演一场,并指明曹轩饰演的戏子给他们演。
“没问题?”
萧父看向女儿:“我之前看你买了好几张,给谁带的?”
“素胚勾勒出青笔锋浓转淡
几人正听着,萧母回家,看几个人坐在客厅听歌,还没等唠叨,萧父就第一个给她安利。
萧雨不敢反抗,跑去卧室把自己的歌词本拿了过来,对着电视和赠送的歌词页抄。
萧母闻言,擦了擦眼睛:“也给我几张,你孙姨母亲就是唱戏的,给她看看肯定特别感动。”
让你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中,依稀见到了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那种扑面而来的意境和画面感,直接让人沉醉其中。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你眼带笑意……”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
萧雨本能维护偶像,这也是当初曹轩对一些媒体做出的解释。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曹轩临上场前,最后看了一眼梳妆台,转身决绝的迈步上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
镜头闪过,再次出现镜子上的面容,这是一个娇媚中带着几分坚定的旦角。
“白衣少年,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电视机前的几个人有点懵,互相看了一眼,萧父迟疑的问道。
萧雨和闺蜜就没有那么多感叹词了,但也觉得特别好听,要不是估计萧父在这,直接大喊【卧槽、牛逼】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看起来,萧父确实喜欢这首歌,播完了一遍,还又重新摁上一曲,又重新开始听了两遍。
舞台之上,曹轩仍旧不紧不慢唱着自己的戏,坦然从容,与台下哭喊四散的日本鬼子形成鲜明对比。
“老婆,我找到一个特别好听的歌,写得太好了,小雨,把那个《青瓷》放给你妈听。”
那声高昂如同撕丝裂锦的戏腔一出,电视机前的萧父几人。顿时感觉头皮发麻,一阵一阵的凉气往天灵盖上涌。
……”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人,曹轩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在妆台前,描起了眉目。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而且她还发现一个好玩的点,《兰陵月》的,每句歌词最后一个字全部压上了韵,对于强迫症来说,特别友好。
这一刻,往日柔媚的旦,洗去了所有的娇弱的,望向梳妆台镜子的眼神,充满了平静。
然而这幅祥和情景并没有维持太久,家国破碎,山河凋零,岂能幸免。
萧母这一提,她们马上明白了,曹轩唱的也好,特意贴合了歌曲情绪,唱的很纯粹、清朗,带着稍稍一丢丢的慵懒,听着特别舒服。
……”
这不能说萧父对歌曲理解错误,甚至他的观点才是大部分人的主流。
如果要全部概括,应该是《鲁南及部分苏北地区月》………
而与此同时,mv中也随之响起了舒缓轻柔的歌声。
更为甚者,剧组专门跑了一趟赣省jdz,根据歌词录制了一段青瓷制作过程,随机剪辑添入mv。
放完了两遍《青瓷》,三人接着往下听其他的歌曲,肖父虽然仍抱以欣赏,但却没有再像《青瓷》那么激动。
区别于萧父独爱《青瓷》,萧母对《断桥残雪》和《兰陵月》评价也很高,甚至相对更喜欢《兰陵月》。
不是老板不想卖,是排队的不让买,只要买多,排在后面的就开始起哄,老板怕出事,只能限购。
萧雨两人费了半天劲,才拿了不到10张专辑。
还没等去联系同学买家,就碰上个黄牛,在原来的价格加价100块直接把货扫了,还给他们俩留了电话号码,三天之内,有多少他收多少。
于是,萧雨和闺蜜成了黄牛下线,靠着倒买倒卖,国庆七天假,硬是差不多赚了小几百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