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4章 不在歌坛,但江湖上依然有哥的传说  华娱199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34章 不在歌坛,但江湖上依然有哥的传说

《倚天屠龙记》的进度还是很快的,5月份开机,到了7月上旬,就已经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速度快,一方面是拍摄组多,曹轩向张大胡子学习,开了三个摄影组,文戏一组,武戏一组,还有一组随机行动,拍些配角的戏。

另外一方面,牺牲了大量外景,室内戏基本在京城拍,部分戏在冀省和京郊野外,还去津门岸边取了景,此外最远的就是蒙省草原。

全景基本上以实用,符合条件就行,并没有太过考虑风光和镜头。

同比张大胡子那种拍部戏堪比风景纪录片的要求,《倚天屠龙记》这方面是个弱势。

但是有弊也有利,好处就是速度快,成本低,转场方便。

张大胡子连选景加拍摄,动不动就要半年甚至大半年以上,当初《笑傲江湖》拍摄时间短,是没计算选景的时间,再加上资金有限,以及主线明确。

《射雕英雄传》去年年末开机,一直到初夏才算杀青,部分演员还要补戏。

后面的《天龙八部》时间可能更长,因为这次是多线叙事,即便是多个摄制组,肯定也要拖长时间。

反正,刘天仙和严宽预留档期都是半年到八个月,戏份少的董萱也要四个月。

7月份,周杰纶终于推出了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

而英文歌曲毕竟在国内不是母语,抛开曹轩的人气以及《chris tsao》本身的成就光环加成,几首英文歌曲在国内音乐排行榜并不算特别吃香。

但就像前面说的,有些事不能光考虑赚钱,有些事即便是赔也要做。

各有各的主要市场,曹轩也不会特别强求,能够造成一定影响就不错。

这两个前两年风光无限的顶流歌手,已经渐渐不是正在火速崛起的小周对手。

但是曹轩会派国人前去学习,后续时机成熟,再把公司总部迁到国内,完成借鸡生蛋。

不是人家老板傻,是老板快破产养不起了,接不到活,还嗷嗷砸钱,不是每个人都像曹轩这样拥有现金奶牛的。

《倚天屠龙记》明年播出,作为金庸剧,注定要和张大胡子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放在一起比较。

几乎所有老歌手发歌之前,都要不由回味一下被这个男人支配的恐惧。

不投入就永远得不到属于中国的特效人才,技术永远受制于人,中国影视就得不到长足发展。

彼时,任贤奇已经不复当年,谢风淡出歌坛,并且负面新闻缠身。

整体销量数据虽然比不上曹轩的华语歌曲,但也没有逊色太多。

其他的剧,包括曹轩饰演的《笑傲江湖》在内,都或多或少都有拖沓啰嗦的毛病。

即便是曹轩,养这么一个吞金兽其实也有点小心疼。

更关键的是加特效,谢逊狮子吼、决战光明顶、救援武当,突袭大都、对战少林三僧等名场面,特效不单单是简单的空气波。

而《倚天屠龙记》更有一个很关键的优势,那就是剧情节奏。

而《倚天屠龙记》承袭了港版金庸剧的部分优势,节奏快,角色废话相对不多,剧情进展快。

后者曹轩并不放在眼里,但是前者确实是劲敌。

首先是要有一个好故事,其他的是都是为这个故事丰富提高,剧本不扛打,其他方面再好,终归是走偏了路。

等下次曹轩再出华语专辑,虽不奢望胜利,但起码不像现在这样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代价也很惨重,这家被曹轩命名为【光影】的特效公司,每年光是设备维护、技术升级和人工成本,就要耗费几千万。

所以曹轩在拍摄时,一直拿《倚天屠龙记》同《天龙八部》比较,不求稳赢,但最好持平或者不被甩太远。

如果曹轩下场,小周现在别说正面迎敌,能不坚持不溃败已经是莫大胜利。

而曹轩不但得到了大胡子的两样法宝,动作设计在保留了武侠片的潇洒之外,还汲取一点现代动作片的精髓,潇洒之中透着凌厉。

坦白说,大胡子金庸剧除了少数两部,绝大部分都有剧情拖沓,节奏慢的感觉。

曹轩把整个华语歌坛压着打了好几年,自己成功封神,也给所有华语歌坛从业者心里蒙上了一层难以去除的阴霾。

张大胡子的金庸剧,抛开《天龙八部》这部群像,剧情支线多,齐头并进,能够最大程度削减拖沓的缺点。

观众会觉得角色废话多,剧情进度慢,脾气急一点的会觉得燥,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忍不住转台。

国内的音乐排行榜绝大多数是以电视电台点播为主,如果平台拉偏架,结果可想而知。

除了外景略逊,较之原版,曹轩对《倚天屠龙记》做了大量的升级,武打动作特效甚至要强于张大胡子。

此外,刘天王推出了代表作《练习》,王力红和卢巧音的《好心分手》,也都算是年度爆款。

光是在特效投入,《倚天屠龙记》就了将近1000万,这还是曹轩收购了日本一家特效公司后的友情价。

曹轩自信《倚天屠龙记》的服化道,不次于张大胡子金庸剧,外景的逊色可以用动作+特效的打戏弥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