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村里的长舌妇李嫂子和桂娘哪肯放过这个大新闻。
重九过后,肖月跟杨昌发趁着去镇上做买卖的时候去了一趟福兴居,福兴居的生意比起以前更是好了许多,二人来的次数不少,福兴居里的人都认识他们了。
高掌柜带着杨昌发和肖月去了二楼的雅间,命人送上了糕点和茶水,开口说:“昌发兄弟,弟妹,喝口茶歇歇脚。”
路过那个庄子的时候捎上了庄子的管事,到了临水村村口的位置,那个管事的指着地给杨昌发说:“大兄弟,你看,路那边的地都是咱们东家的,现在就是你们的了。”
高掌柜很仔细地给了他们4张100两的银票和三十两碎银,正好就不用去银号了。
冯豪肥胖的脸上闪现骄傲,“我跟着我远房亲戚家的表哥做的买卖,我表哥是做大生意的。”
高掌柜喝了口茶,对着肖月说:“弟妹,这酱料厂是第一个月,只给了我们自己的酒楼用,分红不多,东家说慢慢地就多了。”
想到老屋那边因为杨昌富做官,便认为自家跟临水村的人不一样,今年的秋收老屋那边直接从镇上请人帮忙秋收,老屋全家都跟地主一样坐着等粮食入仓,只有杨昌贵这个老实勤快的人一直跟着忙前忙后的。
高掌柜说:“没错,有事情商量,走,咱们去屋里谈。”
李嫂子酸溜溜地说:“杨家真是不知道哪里烧了高香了,老二家会赚钱,老三家做官的。”
肖月明白,转头又想到,“用完了?”这要是都用完了,那如果要卖给其他的酒楼,不是还得加大产量。
高掌柜摇头,“没有,只用了少一半,东家的意思是先用我们酒楼把名声打出去再卖。”
“你是不知道,我听别人说杨家老三生下来的时候,有个算命的说那是个富贵命。不过那时不是说杨家老二是个不详之人吗?生下来的时候是脚先出来的,怎么现在也成了有钱人了?”
忙了5天,肖家的地就收拾完了,剩下的就是收拾地和晒粮食了,肖月跟杨昌发就没有去了,因为他们还要收拾自家的地。
肖月点头,沈俊凌果然适合做生意。
杨昌富给赵鹏使眼色,赵鹏略微点头,上前说:“不知豪弟做的是什么买卖?”
大道的那边是邻村的地,那10亩的旱地跟村里人在一起,看过了地之后,杨昌发赶着牛车送那个管事的回去,酒楼的伙计是赶着马车来的,所以不用杨昌发送,已经到了村口肖月就自己走了回去。
县太爷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以前县里的事务是县丞做主的,虽说杨昌富是刚当县丞没有多久还不能完全做主 ,但是依着杨昌富的本事,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县里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到时候县衙就是他说了算,所以现在就要赶紧跟他打好关系 。
等杨昌发回来,肖月给杨小姑说了买地的事,杨小姑也很为他们高兴。
买到了地,杨昌发很高兴,赶着牛车都兴奋的嘴角翘着。
肖月笑着说:“听昌发说高掌柜有事要跟我们商量,刚好今日有时间我们就来了。”
杨昌发看到地契心里是很高兴的,他把钱都给了肖月,自己只拿着地契,“嘿嘿,媳妇,钱还是你装着吧,我这人粗心,咱家你管钱。这地契我等下跟高掌柜去衙门要用,我就拿着了。”
临水村周围的地都是村里人的,没事是不会卖的,剩下的地就是那些大地主的更不会卖,因此是想买都没地方,幸好肖老爹会木匠活,家里也吃喝不愁。
桂娘开口,“就是,想当年他们家多穷啊!现在真是.....”
不知道自家的亲戚做的什么生意,居然还要官府的文书,这才想着跟杨家套关系。
回到家之后,杨小姑已经做好了午饭,肖月从井里打的凉水,洗了稍微凉快点,就赶紧回屋去换衣服了。
送上来的糕点是枣糕,肖月挺喜欢吃的。
赵鹏和杨昌富听到冯夫人说冯豪做了大买卖,心中都是一动。
临水村的秋收开始了,肖月跟杨昌发没有地也就没有事忙。本来肖月以为老屋那边秋收的时候,应该会叫他们过去帮忙的,。
桂娘说:“就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
二人在这边越说越起劲,杨大伯娘路过听到可是不乐意了,“我说你们两人那嘴里就没有一句好话是不?杀人放火、打家劫舍那是强盗,昌发要是强盗你们现在还能在这里编排他。”
背后说人被撞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李嫂子和桂娘的厚脸皮那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桂娘直起腰尖着嗓子,“哟,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杨家大伯娘啊!怎么呢?我们说我们的话碍着你了?”
李嫂子也开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