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娘叹口气说:“一切都是命,你们好好照顾她,等粮食晒干后,大伯娘再给你们送点。”
“行,下次嫂子就不用去了。”一个柔和的嗓音响起。
晚饭肖月熬的粥,玉米面和白面掺着的大馒头,炒个土豆丝,拌个咸菜,这些壮劳力都吃的心满意足,吃完饭短工就各自回家了。
肖月说:“是安安娘去找我的。”
肖月点头,吕叔跟吕壮两个人把带来的坛子都搬进了房子里就走了。临走的时候,吕壮不经意地回头看了肖星一眼。
肖月听到大伯娘这么说,只能点头同意了,随即又说“大伯娘,回头再去干活的话让大堂嫂和二堂嫂也来吧!”
杨昌发也带着短工忙碌了7天,终于把自家的地都收拾好了,秋收也就结束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肖月就起床做早饭,不一会儿短工们都来了,杨昌发就带着他们去了地里,肖月找村里的人帮着在镇上带了5斤肉回来,沾点荤腥耐饿。
大伯娘点头又问:“你小姑一切都好吧!”
肖月点头,“要,这次做得多。”上次招人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没找杨大伯娘的两个儿媳妇,肖月想这次就叫着一起吧!
肖月跟杨小姑这几天除了做饭,剩下的时间就在晒菜干了。
肖月也赶紧烧洗澡水让杨昌发洗漱。
大伯娘看着肖月说:“不过你怎么知道我们吵架的事情。”
肖月点头,“一切都好,下次去镇上再给小姑找大夫把把脉,小姑的身子亏的厉害。”
肖月的酱料厂要说谁受益,那最直接的肯定是临水村的人,还有就是烧制坛子的吕家了。
而且镇上的酱料铺子开张的那天,请了舞狮的队伍,恰好赶上集会的日子,人群将铺子围得水泄不通。
“吴婶这可是吓到我们了,我们来做活哪里受得起呀!”说完还夸张地拍拍胸口。
大伯娘也就点头同意了。
要说这人就是杨家的女婿赵鹏,酱料在镇上突然兴起,酒楼、大户人家都开始用。
郑氏常年在锅灶上干活,调味、火候都不在话下,很快就掌握了。肖星虽说年纪小,但是人聪明学得也认真,很快也就上手了。
吴婶说:“可不是,知道你们今天要来这里做酱料,我这一大早就等着了。”
李嫂子硬着头皮说:“不去就不去。”她其实说了不去之后就后悔了,那可是一月一两银子呀!可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她难道能自打嘴巴吗?
这次要用的坛子多,提前就给他们说好了,这几天他们就慢慢的运了过来。
李嫂子在杨大伯娘推她的时候,就跟杨大伯娘推搡起来了,“不去就不去,谁稀罕挣那么点钱!”
吴婶点了肖月的额头一下,“你这丫头呀!老婆子我上了年纪,平日里也没个人说话,可不是等你们来,人多也能热闹热闹。”
众人转头去看,只见肖月从不远的地方走来,“大伯娘,谢谢你了,李嫂子,以后再去干活你就不用去了。”
菜干晒好后都放进了仓房里。
那家的男人是个豁达的人,每次见到杨昌发跟肖月都是笑嘻嘻的,偶尔还送一两个小坛子给肖月他们。
几人正在里面干活的时候,吕家送泡菜坛子来了。
相反他儿子就有些老实过头了,每次看到人打过招呼之后就不啃声了,问他话的时候倒是能答得上,不问就不出声。不过倒是有把子力气,只比肖月小一岁,叫吕壮。
为了加强效果在门口请大厨炒起了菜,那香味引得周围的人都在咽口水,最后炒好的菜也分给看热闹的人,各个吃过之后都称赞。
更有酒楼和大户人家当场签订长期的供应协议,也有不少人虽不那样财大气粗,但也都买个一两斤回家去。
酱料就这样打出了名声,生意自然也是好得不得了。
赵鹏身为杨家的女婿自然是知道临水村酱料厂的事情,几下一联系也就明白了是自己媳妇娘家的弟妹带着人做出来的。
他是那种有了好处就想着沾的人,看着酱料生意这么红火,他不动心才怪。这不回家跟着自己媳妇商量之后,两个人马上赶回了杨家,同时还给杨昌富送去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