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求着哥拿奖
袁鸿铭和秦科长柳处长商议的计划,要具体落地,自然还需要数日的讨论。
就算结果出来了,相关函件寄到明州也要几日工夫——如今可没什么隔日达的快递,所有邮递渠道都很慢。
更何况,顾辙这事儿还不是直接邮递个通知可以解决的,还涉及到一个协商。
顾辙这人还没手机。他留的联系方式是家里的座机,紧急联系方式是母亲的小饭馆。
一拖二等之后,招生办最终决定先在电话里确认一个顾辙本人在学校的日子,然后直接派工作人员跑一趟明州面谈,把所有资料都带上。
……
7月22日,星期一,也是顾辙最后一次必须回母校镇洋中学的日子。
这一天原本的行程,只是回校跟所有任课老师都见一见,汇报一下各自的去向,然后在学校附近找个饭店吃顿散伙饭、同学之间交换一下未来的通讯录。
如今距离第一批录取工作,已经有二十天了,第二批都开始录取六七天了,班上除了两个垫底的,其他同学去向都已落实,这个点吃散伙饭正合适。
上面写着,顾辙答应的话,每学期两万块,最多拿三年,最高十二万。如果毕业后违约不回国,要三倍返还承担违约责任(本金吐出来,罚款两倍)
顾辙对违约责任没有任何异议,只是提出一点:“这个可以接受,不过,对外是保密的吧?”
顾辙:“谢谢,我能先留下一份还没盖章的复印件么?”
顾辙微笑着拉开徐嵩的扣肩搭背:“我再等等,这不没想到大家这么快结束么,才11点就去吃饭了?我约了人在学校见,谈点事情,过会儿自己打车去吧,很快的。”
顾辙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在城南的鄞城区混,毕竟他家和沪通营业部都在那儿,要不是有这种应酬,也不会来城北的镇洋区。
招生办工作人员姓胡,只是袁鸿铭手下的一个科员,他把校方开出的奖学金条件大致说了一下,顾辙也只是面露礼貌的感激之色,但绝对谈不上谄媚甚至卑躬屈膝,一看就是见过大钱的样子。
胡老师一时语塞:“你……顾同学,没必要这样吧,这种条款,我们答应了就是答应了,故意违反我们也没好处啊,违约总得有动机吧?否则我还得先给袁主任打电话请示……”
而东海大学招生办的人,之所以挑他回校的日子跟他谈,也是觉得镇洋中学熟门熟路的好找,怕顾辙的家在乡下渔村,多费波折。
胡老师听得直接懵逼了:好家伙,这顾辙的脑回路是这么长的么?他在担心多长远的事情?莫非几年后你留了学、老外还会跟留钱院士那样苦心孤诣地设计留你不成?
听顾辙这么说,徐嵩也不催他,回身就找林静静一起闪。
全班聚餐一共包了两个大包厢,每间三大桌,顾辙他们按照门牌直奔入席。
毕竟12点都过了,状元楼那边估计早就吃上了吧。
顾辙礼貌微笑:“真是给您添麻烦了,既然都要打电话请示了,那不如再多请示一个点。比如这个‘学成之后不得滞留外国’,要加个限定语:不包括在交流国继续读博。”
“行了别说了,再拖下去估计那边压轴菜都凉了,上车!”
顾辙前几天听母亲转述对方的电话要约时,倒是没有多想。但当晚睡觉时,他就琢磨过味儿来了。
……
叫状元楼的酒店,很多城市都有,而且往往互不相关,只是重名。
胡老师:“这随便,你复印一下好了,或者拿走之前作废的版本也行。”
他也就态度还算可以地打起了太极:“我尽量,我尽量,诚意先摆这里了……今天真不是我要约这时候,是招生办的人不肯去我家谈,嫌地方偏,这不只能约我回校的日子了么,总之我对不住大家。”
徐嵩最近每天都忙着踢足球,好不容易熬到高考考完,愣是爽踢了一个多月。连他刚确定关系的女朋友林静静、在跟着顾辙做电话销售,他都没怎么过问。
好羡慕啊,这世道怎么又开始流行青梅竹马了?真没天理!就顾辙那平平无奇的长相,不就成绩好了点么!而且也不是男生里最好啊!”
陆幽幽等闺蜜说完,才惜字如金地补充:“要是秘密,就别说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胡老师好气又好笑地说:“放心吧!你想太远太多虑了!要保密就保密吧,这个我就有权限答应,不是原则性变更。没别的疑问就快签吧。
“他不是已经录取东海大学了么?难道还有什么变故?”
这也不怪其他同学瞎猜,因为竺可桢学院的补录加试本来就是内部行为,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考试的存在。
妹子们也很为他高兴,陆幽幽尤其惊喜:“真的假的?太走运了,钱是小事,这多有面子啊。不过怎么会谈这么久?这种东西还有讨价还价的嘛?”
可惜,顾辙的邮箱和qq还是高考后陆幽幽才帮他申请的,没跟外人声张过,也就没人来问他。
他俩的感情当然没出问题,但女生喜欢蹭豪车,这本身也没什么错。何况是闺蜜的豪车又不是男人的豪车,更天经地义了。
按照他自己的日程计划,打算22日料理完高中散伙饭、23/24两天就去跟孙镇岳摊牌,然后25日就组织同班考上东海大学的小圈子同学聚会唱k,
顾辙二话不说,跟着李老师去了教导处办公室。
……
顾辙这番话,不就等于在说“虽然我到时候只要赔36万就能留国外,但我不能让那些想让我留国外的老外知道我只要出那么点点违约金,那样才能防止他们帮我掏这36万强行留我”。
“就是就是,什么事儿非要拖到今天来处理。本来11点40就能上菜了。我们看你们三个人没到,特地先喝饮料拖到12点才开吃,你说你该不该赔大家这二十分钟,两瓶红的已经算轻饶你了。”
同时,在学校里跟学生谈,也容易“晓以大义”,顾辙不太会当着老师的面不签奖学金协议、表示“我宁可不要这么高额度的奖学金,也要保留为外国效力的便利”。
这天午前,大约11点,所有同学都已经跟任课老师们汇报完了自己的去处。师生之情、离别不舍,也表达得差不多了。
顾辙却是一点不急:“既然可以改,麻烦您重新打一份、我签了你再带回去用印——我也看了,这上面贵校相关部门的章还没盖呢,本来就要你带回去之后再盖,你重新打一份出来我签,也没费什么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