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顾辙反应很快:“郭老师,我很愿意为同学们服务,不过我不是当干部的料,班长或者学生会之类的职务就算了,有具体的事儿可以找我。”
要不是这个时代打电话叫外卖还不发达,食堂也没有早餐以外的打包服务,估计很多人都懒得亲自去吃饭。
于是几分钟后,孔超凡就开始后悔了,连连解释:
“其实我刚才真没恶意,主要是暑假时听了冯涛的一面之词,他一边阴阳怪气地说你实验很强,又暗示你上面可能有人……”
而且这里的课程,顾辙刚开始上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因为大一居然要全面地上理科通识教育。
反正优先权有一年呢,诉讼时效更是有两年,顾辙一点不急。
大二大三就可以选课了,而且随便组合很自由,修满理科学分就能完成本科阶段——你可以数理化各三分之一,也可以专攻一项。
双方寒暄了几句,顾辙递了名片过去,兜里还揣了一叠相关证件复印件,包括一会儿可能会用到的公司证照和专利授权书。
半小时后,石韬晦果然准时出来了,不过他的表情却有些变化:“小顾……不太好意思,你那个鸡尾酒滴管的已授权专利,我们可以按一万五的价格买下。
不过他的“鸡汤过滤勺”专利至今还没授权下来,主要是前面也说过、他暑假里试图改良的时候,仔细检索了,发现有人加塞。所以他不得不自己改良重申并要求了优先权。
吴丹青被辅导员宣布为班长后,旁边的孔超凡才反应过来自己错过了什么。
那些整小时整小时的站军姿少了很多,增补上来不少长跑、俯卧撑类的体能项目。操练方面也不止有军体拳,还有拿假枪练的刺刀操。
“我靠,原来刚才导员是在挑班长啊。”郭老师的背影刚消失,孔超凡就一拍大腿跳了起来。
不少同学对课程安排提出了质疑,得到的辅导员回答是:
到了会稽之后,他轻车熟路直奔苏珀尔研发部,非常准点地按预约时间抵达。因为是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天上班,石韬晦那边也挺空,没有其他拖延。
顾辙也不得不把他的其他一些计划暂时多拖后几天,实在是没时间。
其中《高数》/《大物》/《无机》这三门最基础的,就是第一批上的,要在军训期间的夜班课上,就把上册先浮光掠影讲一遍。
也就是说,不管他们录取进来时,是考的数学还是物理、化学竞赛/加试,进来之后都要数理化全学。
看样子,他已经被顾尤里转化了,但还没完全转化。
结果半小时后,一圈转下来,果然“三号四号种子选手”也都不行,俩人都是社恐。最后班长真落到了录取成绩只能算中等偏上、但人还挺机灵的吴丹青身上。
实用新型的审核很多时候是半年左右,但可能是顾辙这玩意儿太简单了吧,所以他之前那个“鸡尾酒滴管”的专利,三个月就审下来了,也算是神速。
还是顾辙不想老师做无用功,见状劝了一句:“郭老师,我们这儿的同学,大部分不擅交际。您看吴丹青的硬性条件还行么?行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郭导员闻言先是嗔怪地看了顾辙一眼,但随即似乎是觉得这也有道理,就把吴丹青列入了考察。
而且这是两三个月之前的事儿了,你电话里说你已经拿到国知局的正式授权书了?能把复印件给我看一下么,我们内部还要最后上会讨论一下。”
前世他也算半个科技掮客,说白了就是给科学家和产业界、投资方牵线搭桥的。知道结交这类人总的原则就是:
因为军训还没开始,报到日当晚其实也没人查寝。
顾辙恰到好处地提出请大家去校外馆子吃个饭,也好缓解尴尬。随后便洗了个脸飒爽出门。
每个班找谁当班长,当然是入学之前就凭成绩单和档案内定好了的。不过还是要征求学生本人意见,才能最终拍板。
……
东海大学的军训倒也没太非人,比顾辙前世读的那底层211好多了。
9月30日,星期一。
……
绝大多数同学,当然都选择了直接倒头补觉,连续几天懒得哪里都不想去。
从没见过这样的化学尖子生,简直异类。
顾辙他们是靠化学竞赛和化学的加试补录进来的,所以分在三班。
顾辙眉头一皱:“早说我可以传真给你嘛,需要多久?我声明一下,目前只有你不太看得上的那个鸡尾酒滴管授权书下来了,鸡汤过滤勺还没下来。”
一个学年里,数学要学《高数》加线代、复变、数学分析,物理要学到《大物》加力热光电,化学要学完无机/有机/物理化学。
顾辙也没什么可说的,就坐下找点期刊看,不过只喝自己带来的瓶装水。
一周的全天军训,加上两周的白天军训晚上上课,时间转眼来到国庆前夕,这种苦逼的日子总算是结束了。
“这样啊,那也行,有的资料先看看,讨论一下。不会很久的,我们就走个流程,你坐半小时喝杯咖啡吧。”石韬晦接过资料扫了一眼,说着就走进了另一间会议室。
既然都知道规则了,那就干呗。
第二天,顾辙把行李分批蚂蚁搬家弄到寝室,室友看他东西多,还帮忙搭了把手。
请室友吃了饭之后,顾辙跟大家交换了联系方式,当晚就先回公司办公室睡了,临走还关照吴丹青,如果遇到宿管有事儿就通知他。
竺可桢学院当时一届分四个大班,其实就是按照“入学时是靠数理化生哪一门竞赛录取的”来分班的。
郭导员心中也是暗暗感叹:这顾辙不但成绩好,居然还挺会看人。听他说话也得体,感觉比机关里的老油条还滴水不漏。
不过你那个鸡汤过滤勺的在申专利,我们研发部内部意见无法统一,主要是隔了几个月了,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负责自研的一位副经理,跟我平级的,他觉得你这个技术并不好,太粗糙了,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细节,你看……”
顾辙听到这儿,已经心中雪亮,基本上确信:他暑假里查到的那个试图加塞他改进型专利的家伙,多半就是对方内部的某个研发人员。
顾辙的表情立刻冷了下来:
“想要改进?我也可以帮你们改进,事实上,我已经有一些改进计划了,所以才导致了我最初的原始申请被覆盖了、至今还没授权下来——你们总不会是想绕过我,擅自改进我的东西吧。
如果是那样,我真要怀疑你的专业程度了,干这行的,不会连《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的专利优先权都不知道吧。我研发的东西,首次申请后十二个月内的后续覆盖,优先权在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