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里,我把这些运作好了,到时候至少能比暑假里赚的再翻两三倍。然后,我准备让公司租用学校实验室,搞点儿材料研发——具体研发什么暂时不能说,主要是我也不确定。但我的思路来源,还是之前跟着郑教授上有机课的时候,受到的启发。”
陆幽幽看他先做小事做得好、有成绩,再敢托以大事咨询,倒也正常。
之前他暑假里帮人宣传券商开户,赚了二十万。
所以如今的隐形眼镜还是比较贵的,也极少有品牌卖“日抛”,绝大部分隐形眼镜都还被视为耐用品而非消耗品,消费者根本扔不起。
(注:后世的眼镜片成本,比2000年代低了至少一个数量级,全靠注塑工艺和材料科技的进步。但眼镜售价没有明显降低,主要是眼镜品牌毛利率越来越暴利,各种堆叠新概念维持高售价)
随便砸个几百万美元科研经费搭建实验室、组织研发力量,顾辙就有把握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一定的突破,然后就能以成果养科研,把自己的实力提升一个数量级。
他觉得有个几十万的启动资金,来搭建实验团队、以公司名义租赁实验室,就已经可以做到了。
以上这一切,只是顾辙暑假里开始、解决了家中的按揭危机后,就开始脑补布局的一条最简奋斗路线,也为此偷偷写了不少资料和规划路线——
当然,个人的智力和知识总有极限,他也不是什么脑内自带数据库的异能人士。
增材和减材工艺造普通玻璃,成本优势差别确实不大。但是如果是造最精密的光学镜头玻璃,那后世2021年4月9日在德国诞生的注塑增材制造玻璃技术,优势就极大了。
重生前那么多年的淫浸,让他对周边技术的演进路线,都颇有了解。
比如,要搞二硫化钼化学沉积法造芯片,你需要一千亿美元,暂时拿不出来。
毕竟如今顾辙重生回来的时间点,才2002年,不少十年后沦为大路货、导致眼镜成本暴跌的技术,如今都还没研发出来呢。
陆幽幽见他人生如此有规划,也是彻底对他放了心:“真是没想到,这才几个月,感觉你各方面的见识都是突飞猛进,举一反十。你这次要是做成了,我都想请你当参谋,把我家的生意也点拨点拨了。”
陆幽幽这么说,倒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她家的生意是净资产数千万、估值过亿的。
只要到时候租实验室的手续完备,没人能抢他的成果,学校里的老师教授们也没办法。要是还不够稳妥的话,顾辙还可以租用外面社会上的商用实验室。
02年市面上的隐形眼镜,依然是需要配合一定的减材工艺来制造的。
当然,对顾辙而言,几百万美元,现在还是太庞大了。所以哪怕是新一代的增材注塑树脂镜片,顾辙还是依然搞不定……
事实上,顾辙刚才给对方看的那些“厨具专利申请文件”,他之所以重生后还记得那么清楚,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东西多多少少受化学实验器皿启发,而是顾辙前世家里就买过这些东西、实际用过,才印象深刻。
当然,他知道这条路线绝对不可能如“人生剧透”那样一帆风顺走下去、每走一步就真的让自己的实力扩张一个数量级。
这些的灵感来源,也都是化学实验器皿,其中好几个绝对是有实际量产价值的,我甚至打算走pct国际申请,也好卖得更贵一些。
最后这个选择,以他目前的这点本钱,如果不追求“自建实验室”,而是愿意“租赁实验室”的话,似乎已经能着手研发了。
好在,他仍然有一个研发起点更低的备胎行业可以选择。
也就是小圆片最初造出来时,表面弧度和厚度差达不到光学度数要求,还得光学打磨一下、打磨成所需的度数。
“那就看我的吧。”顾辙很有信心地收好那堆申请文件副本,又料理了一些杂务,就拉着陆幽幽锁门下楼,吃晚饭先。
而且顾辙很清楚,他自己没有独当一面经营实业的能力。
顾辙眼前这个计划,充其量还只是几十万资金租实验室搞项目。比陆家的事业小多了。
好在,顾辙擅长的不止“化学沉积法”这一种增材工艺技术路线,即使只看“化学沉积法”,他懂的也不仅仅只是造芯片。
现代社会的科研是非常讲究分工细化的,未来的产学研布局中,顾辙自己能亲自研发的,只是极小极小一部分。
别看不起玻璃,也别觉得传统的烧制/打磨减材工艺造玻璃已经够便宜了,就觉得这条赛道没前途。
但是,面对“怕他走上讼棍歧途”的准女友,把自己第一阶段要画的饼,稍微描述一下,让对方分享他的喜悦,却是完全没问题的,风险也绝对可控。
而德国人是最喜欢严谨刻板做菜的,“差生文具多”,厨艺稀烂偏偏工具很齐全精密。
什么自带黄瓜丝漏斗的拔丝刨子、蘑菇切片机、易清洗不插电的简易滤网榨汁机……
很多德国人后世2005~2020年之间发明的小厨具,但凡顾辙前世买过、本着化学生眼光研究过的,现在都遭了他的毒手,直接autocad画个结构解析图纸,配个说明书,就能申请下来,结构上也没难点。
到时候每项都是走发明,至少单项四五万起步,有前景的卖个十几二十万,科研启动资金就够了。
(本章完)